最惨烈的航天悲剧,7名宇航员瞬间气化,NASA却隐瞒关键信息

在我看来,当今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以及最能代表人类最强 科技 的事情,就是上世纪的60年代末,NASA将宇航员送上了月球。

虽然这颗星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相比于浩瀚的宇宙来说简直不值一提,但这也算是人类离开地球的第一步,正如阿姆斯特朗所说的那样,这是他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当然人类能有这样的成就,离不开伟大的科学家以及工程师的智慧,但也少不了那些甘愿用生命为人类趟平通往天路的宇航员。

他们不仅胆识过人,而且也为人类 探索 未知付出了巨大的生命代价。

今天我们就说下,NASA航天飞机的悲剧,5架飞机爆炸了两架,损失了14名宇航员。这在航天 历史 中牺牲的宇航员数量中占了绝大多数。

很明显航天飞机的梦想看似宏伟,但却不那么成熟。只有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之后,NASA才认识到了这一点。

先说下航天飞机的由来。

1969年阿波罗11号登月以后,NASA还相继发射了6次载人登月计划,除了13号发生小意外以外,总共5次成功,总共将12名宇航员送上了月球。

1972年阿波罗系列任务终止,这项任务花费了NASA太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虽说心疼,但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面对傲人的成绩,在一阵狂热之后,NASA就开始思考,每次发射火箭人是回来了,但是所有的设备:火箭啊、轨道器、载人舱全都丢弃了,太浪费了,而且没有一点 科技 感。

我们要创新,开发一种推进器能够、而且轨道器能够往返于天地、且可以多次重复使用。这样不仅节省了资源,而且有点外星 科技 感。于是航天飞机就诞生了,它长这样:

飞机样子的就是轨道器,分为上中下三段,它可以往返于天地之间,可以绕轨道飞行,宇航员在前端居住,中断可以搭载卫星、实验仪器,下段为发动机等一些设备。

轨道器返回地球时可以像飞机那样滑翔进入地球大气层,最终降落在跑道上。实现重复使用。它的外部贴有2万块的防热瓦,因为航天飞机在进入地球大气层的时候速度会达到数十倍的音速;

在于空气摩擦以后会产生温度为1500摄氏度的高温气体,并且形成电离层,没有隔热瓦飞船就会像彗星一样瞬间被气化。

两侧外挂两个固体燃料推进器,这两个推进器提供了航天飞机进入太空80%的推力,分离后可以回收使用。

中间胖胖的那个是外挂的液体燃料储备箱,里面有液氢液氧推进剂,为轨道器的主发动机提供燃料,这个玩意最后就扔到太空了,不回收。

可以看出这是人类航天史上又一大成就,可以算得上是一次伟大的创新,NASA对航天飞机当然也就抱有了非常大了期望,而且非常喜爱。

不可否认航天飞机时代激励了一代航天人,使得人类看到了未来航天的新希望,在1981年首次航行以来到2011年退役,30年间总共飞行了135次,参与了很多重大的航天项目(载人飞行、发射回收卫星、建设空间站等等),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事实也证明了,这东西真有点不靠谱,不仅烧钱、关键是它要命啊,NASA最后总结出人类未来往返于天地间的航天器绝不是简单的把飞机绑在火箭上,这样太危险了。

下面就是两起由航天飞机造成的惨痛的事故,直接带走了14名宇航员的生命。

挑战者号升空73秒后发生爆炸。

1986年挑战者号发生升空,起飞一切顺利,但就在15秒的时候,地面人员就看到了航天飞机右侧悬挂的固体推进器一侧冒出了黑烟;

仅仅过了3秒就出现了明亮的火焰,火焰一只灼烧外挂的液体燃料储备箱,最后导致液体泄露73秒时,整个航天飞机发生巨大的爆炸,在空中解体。

事故调查发现,当时宇航员并没有直接在爆炸中死亡,而是被爆炸巨大的冲击力推了出去,但是以20倍的地面重力加速度坠入了海洋,也就是说宇航员是被摔死的。

导致这场事故的原因是右侧固体火箭的一处O型密封圈在低温下失效导致了,由于失去了密封性,导致燃料泄露,引发了一些列的连锁反应,造成这次事故。

其实这场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因为承接制造固体推进器的瑟奥科尔公司,其中的工程师在以往的发生中已经发现了橡胶O型密封圈的问题,这个部位不牢靠。

而且在飞船发射当天气温也是格外的低,整个发射台都结冰了,当时为了发射还专门给飞船除了一次冰,在发射前的13小时,工程师就已经告诉公司推进器密封圈可能已经失效。

但公司最后还是给了NASA可以发射的建议,最终导致了这起事故。

哥伦比亚航天飞机,返回地球时解体。

2003年,哥伦比亚航天飞机在完成16天的绕地球航行,在返回地球的途中,由于高温气体从机翼处进入了航天飞机内部,导致了航天飞机解体;

再入地球大气层时的高速也导致了宇航员就像流星一样瞬间被气化。

而造成这次事故的原因是16天前,飞船发射时就已经埋下了祸根,当时在飞船发射后的81.7秒,地面人员清楚的看到了从飞船的外挂燃料箱上脱落下来了一块泡沫;

正好砸中了航天飞机的左翼,导致左翼隔热瓦一部分脱落。形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但是在16天的飞行中NASA从来没有将这件事告诉飞船上的宇航员。

NASA知道他们返回的时候可能会发生危险,也许是抱有侥幸心理,也许是想让7名宇航员在16天的时间内保持一个平稳的心态,才隐瞒了这个关键的信息。

但是这样做对宇航员来说,并不公平,因为他们在高兴的返回地球的时候,甚至都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就瞬间被高温气流杀死。

也许NASA将这件事告诉宇航员,他们或许还有自救的办法,尽管希望渺茫,但想办法总比等死强。

你觉得呢?宇航员有知情权。

这就是为何航天飞机被叫停的一大原因,总共就五架飞机,就爆炸了两架。而且两架飞机就带走了14名宇航员的生命;

如果航天飞机现在还服役,它永远都是一颗定时炸弹。而且把飞机绑在燃料箱上,其实就像是在飞机外绑了一个定时炸弹。

其次就是航天飞机并非NASA想象的那样省钱,反而更加烧钱,比传统的火箭发射要昂贵的多。十分不划算,总体下来还不如发射火箭方便、安全。

最后就是航天飞机也没有像NASA想象的那样可以快捷的、多次重复的往返于天地,上文也说了,航天飞机来回一次,经历的环境非常严酷,对发动机、材料要求相当高;

使用寿命会大幅缩减、老化的非常快,维护起来困难,花费也大,而且会留下未知的安全隐患。

因此NASA最后就想通了,不再搞航天飞机了。2011年之后美国的宇航员想去空间站都是买船票坐俄罗斯的联盟号上去的。

最后最后,我们应该记住这些航天员为人类所作出的贡献。不要看这个职业很风光,现在让我去外太空,我还不一定想去呢!因为我害怕...

但航天员认为这就是自己的荣耀,这就是人和人的差距,向他们致敬。

请问美国7名宇航员逝世怎么死的啊、告诉我下

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几十秒钟后爆炸,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根据调查这一事故的总统委员会的报告,爆炸是一个O形封环失效所致。这个封环位于右侧固体火箭推进器的两个低层部件之间,失效的封环使炽热的气体点燃了外部燃料罐中的燃料。

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第10次发射升空后,因助推火箭发生事故凌空爆炸,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亿美元,航天飞机停飞近3年,成为人类航天史上最严重的一次载人航天事故,使全世界对征服太空的艰巨性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

遇难宇航员为斯科比、史密斯、麦克奈尔、杰维斯、鬼冢(夏威夷出生,日裔)、朱迪恩·雷斯尼克(女)、麦考利芙(女教师)。

扩展资料:

挑战者号爆炸过程

1986年1月28日,卡纳维拉尔角上空万里无云。在离发射现场6.4km的看台上,聚集了1000多名观众,其中有19名中学生代表,他们既是来观看航天飞机发射的,又是来欢送他们心爱的老师麦考利夫的。

1984年,航天局宣布将邀请一位教师参加航天飞行,计划在太空为全国中小学生讲授两节有关太空和飞行的科普课,学生还可以通过专线向麦考利芙提问。麦考利芙就是从11000多名教师中精心挑选出来的。

当孩子们看到航天飞机载着他们的老师升空的壮观场面时,激动得又是吹喇叭,又是敲锣打鼓。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顺利上升。

7秒钟时,飞机翻转;16秒钟时,机身背向地面,机腹朝天完成转变角度;24秒时,主发动机推力降至预定功率的94%;42秒时,主发动机按计划再减低到预定功率的65%,以避免航天飞机穿过高空湍流区时由于外壳过热而使飞机解体。

这时,一切正常,航速已达每秒677米,高度8000米。50秒钟时,地面曾有人发现航天飞机右侧固体助推器侧部冒出一丝丝黑烟,这个现象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52秒时,地面指挥中心通知指令长斯克比将发动机恢复全速。

59秒时,高度10000米,主发动机已全速工作助推器已燃烧了近450吨固体燃料。此时,地面控制中心和航天飞机上的计算机上显示的各种数据都未见任何异常。

65秒时,斯克比向地面报告“主发动机已加大”,“明白,全速前进”是地面测控中心收听到的最后一句报告词第73秒时,高度16600米,航天飞机突然闪出一团亮光,外挂燃料箱凌空爆炸,航天飞机被炸得粉碎,与地面的通讯猝然中断,监控中心屏幕上的数据陡然全部消失。

挑战者号变成了一团大火,两枚失去控制的固体助推火箭脱离火球,成V字形喷着火焰向前飞去,眼看要掉入人口稠密的陆地,航天中心负责安全的军官比林格眼疾手快,在第100秒时,通过遥控装置将它们引爆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挑战者号

美国航天事故,7名宇航员瞬间汽化,NASA早预判他们会死?

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向太空发射斯普特尼克1号卫星球 ,标志着人类正式进入航天时代。由于当时苏联和美国正在竞争地球霸主地位,苏联率先 探索 出航天技术让美国非常着急,美国华尔街甚至因此出现了小型股灾。之后 两国持续了20多年的太空竞赛便由此正式拉开帷幕。

也 正是在美国好胜心切的情况下,发生了骇人惊闻的恐怖航天事故。 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在明知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下还强行发射航天飞机。

两次重大航天事故导致14名宇航员因此丧生 ,但之后有人公开指出,NASA对当年的事故早有预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自人类 探索 航天工程至今,已经有 22名宇航员因为 探索 宇宙而付出生命 。航天事故分别在陆地、太空等不同环境下发生,迄今已经发生了 大小事故25起,其中,发生坠毁事故11起,爆炸事故12起,失火事故1起,失压事故1起。

1961年3月23日 ,前苏联宇航员瓦连京·瓦西里耶维奇·邦达连科作为最早参加宇航员训练的人员之一,是当时接受训练的20人里最年轻的宇航员。原本训练顺利结束的话,他有可能乘坐东方号飞船进入外太空。但是在一次训练中,因为 他身处的纯氧舱室意外起火,瞬间就被严重烧伤,年仅24岁的他在被抢救10小时后不幸逝世。

之后苏联隐瞒了这件事情,外界纷纷猜测他是不是已经被苏联偷偷送上了外太空,直到 1980年,西方媒体才披露他在训练中不幸牺牲的事实。 1991年,月球上的一个陨石坑用他的名字命名,以此纪念他的事迹。这是 人类 历史 上第一名遇难的宇航员。

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建成于1959年 ,现在位于俄罗斯阿尔汉格尔斯克州,距莫斯科以北800公里的一处荒郊。它原本是用作于R-7洲际导弹的发射场,所以它的存在一直被苏联政府隐瞒。

直到 1983年,在被英国教师和他的学生发现后,苏联才公开承认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的存在。 也就是在这里,发生了一起 迄今为止死亡人数最多的航天事故。

1980年3月18日,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内像以往一样执行发射任务,现场50名工作人员正在为东方号运载火箭加注燃料 ,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燃料突然起火,随即发生剧烈的爆炸, 现场的45名工作人员被当场被炸死,另外5人经抢救无效后宣布死亡。 这场事故也被苏联政府隐瞒了下来, 直到1989年才被媒体披露。

这些事故虽然惨烈但没有太多隐情,不过美国最大的一次航天灾难却是原本可以避免的事故,而在这次事故之后,美国的盲目自信导致同样的悲剧再次上演, 两次航天灾难就是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事故和哥伦比亚号航天事故。

1983年1月28日, 这一天异常寒冷,这天是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第十次执行航天任务。按照计划, 挑战者号将在太空部署通信卫星,并且在外太空研究哈雷彗星 。但这次任务却以失败告终,也正是这一次航天任务,导致了一场重大致命事故,7名宇航员因此丧生。

挑战者号原本计划当地时间1月22日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但是 上一个航天任务延迟导致挑战者号的发射时间向后推迟了两天。

之后又因为天气原因推迟到25日,并且更换场地为达尔贝达。 但是 由于场地配备设施不齐全和天气等原因又推迟到27日上午。

按照计划, 27日上午9:27分挑战者号即将发射。 但在发射之前,挑战者号的安全灯不停在闪烁,显示器显示校验舱密封性能未达到要求值。 检查发现门闩故障, 工作人员紧急对其进行处理。处理结束以后,现场的风也越刮越大,最后 因为实在无法发射再次推迟一天。

27日当晚,制造和维护航天飞机的承包商公司莫顿·塞奥科和NASA的管理层讨论了发射隐患。莫顿·塞奥科的工程师表示, 用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橡胶O型圈可以承受的最低温度是11.7 。

但 天气预报说28日当地温度接近零下, 这样的低温会导致橡胶材质的O型圈失去弹性,极有可能 导致密封失效 。但这一问题 被莫顿·塞奥科管理层无视。

28日 ,整个肯尼迪航天中心一片银装素裹,为设备除冰的工作小组发现, 挑战者号右侧尾部接缝的温度已经低至-13 ,但他们没有将这一信息向上级汇报。 航天飞机承包商罗克韦尔国际公司的工程师向航天飞机计划的管理人员表示, 天气太过寒冷,航天飞机发射可能存在风险,但这样的反对仅仅换来了推迟一小时发射的结果。

当地时间11:38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肯尼迪航天中心39B号发射台点火升空。 但在 不到3秒钟 的时间里, 右侧助推器连接外储箱的支柱附近,接连冒出了9股灰色的浓烟。

此时,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挑战者号虽然有着如此明显的隐患,却依然在继续腾空上升。

点火后59秒,挑战者号的右侧尾部出现羽流 ,不合常理的气流现象让大家都捏了把汗,因为这说明外储箱的液氢正在泄露。

果然,这次发射存在极大的问题。控制中心发现后,在第68秒通知宇航员增加推力为104%,想要通过加速避免意外发生。但在点火后的72秒,右侧外储箱爆出火球, 第73秒钟,挑战者号瞬间在天空中爆炸,整个航天飞机在天空中四分五裂,碎片坠落在大西洋之中。

据了解,航天飞机解体后, 有3名宇航员的个人外出空气袋是打开的状态 ,这说明挑战者号解体后,他们仍然有着清醒的意识。

而且驾驶位置的电气开关也呈现出被操作过的迹象,但遗憾的是, 即便宇航员们尽力求生,最后仍然不幸离世。 死亡报告显示 他们可能经历了失压,然后在爆炸后以333千米/小时的速度撞上大西洋 ,最终遗憾告别世界。

之后,有关部门动员飞机、船舰以及潜水艇在坠落海域进行搜救, 经过了三个月的搜救,找到了挑战者号的残骸,挑战者号内的7名宇航员的七零八落的尸体也被送回港口。 据了解,挑战者号自设计之初就没有设计逃生设备,所以航天飞机出现异常后宇航员也无法通过任何渠道逃生。 事故发生后的两年半的时间内,美国的航天飞机计划未再继续开展。

时任总统的罗纳德·里根成立了罗杰斯委员会专门彻查这次事故。其实 早在1977年,就有数据显示O型圈在低温下会丧失密封作用。

但当时的NASA和莫顿·塞奥科公司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反而放任自流,再加上NASA管理人员对低温发射风险置若罔闻,这才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原本以为这样惨痛的教训会让美国好好反思,但没想到, 仅仅在20年后,同样的悲剧再次上演 ,同样的细节问题不被NASA重视,NASA在得知航天飞机一定会出事的前提下,不做任何紧急措施,隐瞒真实情况后,返程中的航天飞机在半空中爆炸, 7名宇航员全数罹难。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是美国的第一架航天飞机 ,早在1981年就第一次执行了飞行任务,而且 在之后多年里,一共运送宇航员120人次。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长56米左右,翼展24米左右, 单次飞行时最多可以容纳8名宇航员。

2003年1月16日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承载着7名宇航员顺利飞上太空,但 航天飞机上一张A4纸大小的泡沫板将左翼前方撞了一个坑 。地面指挥的NASA安全团队表示无法做出补救措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藏有巨大隐患的航天飞机飞向太空。

当时飞行任务的总指挥乔恩·哈珀尔德在发现左翼被破坏以后就召开紧急会议,乔恩·哈珀尔德在会议上表示对隔热层受损的情况无能为力, 与其让大家惊慌失措地等待灾难降临,不如蒙在鼓里痛快离世 。当时其他人都没有说话,默许了他的决定。

17天后哥伦比亚号顺利返航,但悲剧也就此拉开帷幕。 返航时,航天飞机和大气层产生剧烈摩擦,机身温度高达1400 ,但出发前受到撞击的左翼上的隔热瓦已经脱落 。

随着返航速度的加快, 整个飞机的底部温度已经达到了惊人的2800 , 整个飞机下面看起来已经一片通红。

虽然 地面指挥部对此看得一清二楚,但他们并未告知宇航员这一情况。 紧接着,飞机液压控制失效,飞机开始偏离航线并且翻滚, 21点59分,宇航员最后一次和地面通话突然中断,随即在空中爆炸解体。

2013年,也就是事故后的十周年之际,NASA前飞行主管韦恩·哈尔公开爆料, 哥伦比亚号左翼被撞击后,NASA评估发现返程后飞机极有可能解体,但当时的高层在商量后决定隐瞒这一事实。

他表示自己在十年里经常对这件事进行反思,但当时他们认为这些宇航员知道自己无法返回肯定会非常绝望和痛苦,所以向宇航员隐瞒了真相。

虽然他们这样的说辞勉强也能过得去,但是 毫无应急措施说明了他们在预判宇航员会死时放任悲剧发生 。在宇航员执行17天的飞行任务时, NASA分明有8次利用军事卫星近距离查看情况的机会,但没有人去做任何挽救措施。 于是,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程过程中,高温融化了左侧机翼,导致飞机在空中爆炸,超高的温度导致7名宇航员瞬间汽化,尸骨无存。

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一个世纪以来,数百名宇航员顺利飞上外太空,这一领域的巨大成功标志着人类文明空前的 科技 水平。

我们要感激每一位为航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类,也要铭记在航天事业中不幸牺牲的宇航员,铭记每一次惨痛的教训才能让悲剧不再发生。

美国有一次探月计划失败炸死7人的事件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 以下为摘抄节选

1986年1月28日,卡纳维拉尔角上空万里无云.在离发射现场6.4公里的看台上,聚集了1000多名观众,其中有19名中学生代表,他们既是来观看航天飞机发射的,又是来欢送他们心爱的老师麦考利夫.1984年,航天局宣布将邀请一位教师参加航天飞行,计划在太空为全国中小学生讲授两节有关太空和飞行的科普课,学生还可以通过专线向麦考利夫提问.麦考利夫就是从11000多名教师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当孩子们看到航天飞机载着他们的老师升空的壮观场面时,激动得又是吹喇叭,又是敲鼓.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顺利上升:7秒钟时,飞机翻转;16秒钟时,机身背向地面,机腹朝天完成转变角度;24秒时,主发动机推力降至预定功率的94%;42秒时,主发动机按计划再减低到预定功率的65%,以避免航天飞机穿过高空湍流区时由于外壳过热而使飞机解体.这时,一切正常,航速已达每秒677米,高度8000米.50秒钟时,地面曾有人发现航天飞机右侧固体助推器侧部冒出一丝丝白烟,这个现象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52秒时,地面指挥中心通知指令长斯克比将发动机恢复全速.59秒时,高度10000米,主发动机已全速工作,助推器已燃烧了近450吨固体燃料.此时,地面控制中心和航天飞机上的计算机上显示的各种数据都未见任何异常.65秒时,斯克比向地面报告“主发动机已加大”,“明白,全速前进”是地面测控中心收听到的最后一句报告词.第72秒时,高度16600,航天飞机突然闪出一团亮光,外挂燃料箱凌空爆炸,航天飞机被炸得粉碎,与地面的通讯猝然中断,监控中心屏幕上的数据陡然全部消失.挑战者号变成了一团大火,两枚失去控制的固体助推火箭脱离火球,成V字形喷着火焰向前飞去,眼看要掉入人口稠密的陆地,航天中心负责安全的军官比林格手疾眼快,在第100秒时,通过遥控装置将它们引爆了.

挑战者号失事了!爆炸后的碎片在发射东南方30公里处散落了1小时之久,价值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顷刻化为乌有,七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全世界为此震惊,各国领导人纷纷致电表示哀悼.然而,人们在悲痛之余,对科学事业的不懈追求并没有停止.在“阿波罗”4号飞船失事中遇难的格里索姆,生前曾说过一段感人的话“要是我们死亡,大家要把它当作一件寻常的普通事情,我们从事的是一种冒险的事业.万一发生意外,不要耽搁计划的进展.征服太空是值得冒险的.”

事故原因最终查明:起因是助推器两个部件之间的接头因为低温,变脆,破损,喷出的燃气烧穿了助推器的外壳,继而引燃外挂燃料箱.燃料箱裂开后,液氢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爆炸.

事故遇难者让我们永远铭记挑战者号上七名为科学事业献身的勇士的英名,他们是:机长:弗朗西斯·斯科比,四十六岁;驾驶员:迈克尔·史密斯,四十岁,宇航员:朱迪恩·雷斯尼克(女),三十六岁;罗纳德·麦克奈尔,三十五岁;埃利森·鬼冢,三十九岁;格里高利·杰维斯,四十一岁;教师克里斯塔·麦考利夫(女),三十七岁.

机长弗朗西斯·斯科比(Francis Scobee)曾是美国空军战斗机飞行员,后来成为一名高级飞行器的试验飞行员,一生与危险打交道.他幽默、开朗,成为全机组的核心与灵魂.

驾驶员迈克尔·史密斯(Michael Smith),曾在美国海军服役,担任过战斗机飞行员,多次获得奖章,其中包括海军特级飞行十字勋章和国家敢于战斗银星十字勋章.

宇航员朱蒂丝·雷斯尼克(Judith Resnik),在余暇时喜欢弹钢琴,喜欢在音乐中寻找美的享受.朱迪丝喜欢微笑,微笑中充满对事业和生活的信心.

宇航员罗纳德·麦克奈尔(Ronald McNair),来自加利福尼亚州的南部,在棉田的劳动中锤炼了他坚毅的性格.他梦想着到外层空间站去生活,在失重的太空中做试验:吹奏萨克斯管.

格里高利·杰维斯(Gregory Jarvis)满怀希望参加这次宇航旅行,他随身带着一面小旗子,这是他的母校巴法洛纽约州大学送给他的纪念品,他愿带着这面旗帜去开拓空间的探险.

埃利森·鬼冢(鬼冢承二;Ellison Onizuka)生于夏威夷,其祖籍是日本人.他在孩提时代总爱光着脚板在咖啡地和麦卡达美亚墓地跑来跑去.他早就梦想着有一天去月球旅行.成为飞行员后,他雄心勃勃地准备大展鸿图.

克里斯塔·麦考利芙(Christa McAuliffe)出生于美国波士顿,在新罕布什尔州康科德中学任教.她是一位有名的社会学女教师,已婚,并育有一儿一女.按计划她将在太空通过电视向美国和加拿大二百五十多万中小学生讲授两节太空课,还将在航天飞机上参加几项科学表演,录像后也要向学生播放,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太空教师”.

航天员遇难后,当时就任的里根总统发表了多次讲话以纪念这些出色的“挑战者”.

事故原因最终查明:起因是助推器两个部件之间的接头因为低温,变脆,破损,喷出的燃气烧穿了助推器的外壳,继而引燃外挂燃料箱.燃料箱裂开后,液氢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爆炸.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

1986年1月28日是寒冷的一天,在美国佛罗里达的卡那维拉尔角,比天气更让人心寒的是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生的悲剧.

这天早晨,成千上万名参观者聚集到肯尼迪航天中心,等待一睹挑战者号腾飞的壮观景象.上午11时38分,耸立在发射架上的挑战者号点火升空,直飞天穹,看台上一片欢腾.但航天飞机飞到73秒时,空中突然传来一声闷响,只见挑战者号顷刻之间爆裂成一团桔红 色火球,碎片拖着火焰和白烟四散飘飞,坠落到大西洋.挑战者号发生爆炸,全世界为之震惊.

7名宇航员在这次事故中罹难,包括两名女宇航员.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第一次以平民身份参加太空飞行的女教师麦考利夫.原计划她将在太空给她的学生进行现场授课,不幸的是麦考利夫壮志未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根据调查这一事故的总统委员会的报告,爆炸是一个O型封环失效所致.这个封环位于右侧固体火箭推进器的两个低层部件之间.失效的封环使炽热的气体点燃了外部燃料罐中的燃料.O型封环会在低温下失效,尽管在发射前夕有些工程师警告不要在冷天发射,但是由于发射已被推迟了5次,所以警告未能引起重视.

挑战者号飞机是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第二架航天飞机.它以航行于大西洋和太平洋上的英国研究船挑战者号而命名.也许有人还记得阿波罗17号登月舱也叫挑战者号.就像它的前辈一样,航天飞机挑战者号也为人类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982年7月,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成为美国可再度使用的带冀航天器,共成功完成了九次航天飞行任务.1986年1月28日美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乘载七名宇航员,进行航天飞机的第10次飞行.在挑战者号十次的飞行任务中,共绕轨道飞行987次,太空停留时间累积69天.

挑战者号的失事曾使美国的航天事业受到沉重打击,航天飞机在以后的3年中停止了飞行.但是,在总结了挑战者号的教训之后,人类对太空的探测仍在继续.从航天飞机恢复飞行至今,已执行了76次飞行任务,包括组建国际空间站.挑战者号的宇航员是人类航天事业的先驱.

参加这次航天飞机的宇航员一共有七人.他们是:机长弗朗西斯·斯科比,四十六岁;驾驶员迈克尔·史密斯,四十岁;宇航员朱迪恩·雷斯尼克,三十六岁;罗纳德·麦克奈尔,三十五岁;埃利森,鬼冢,三十九岁;格里高利·杰维斯,四十一岁;女教师克里斯塔·麦考利夫,三十七岁.

挑战者号失事原因

一."挑战者"号失事的技术原因(直接原因)

1."挑战者"号失事的直接原因是右部火箭发动机上的两个零件联接处出现了问题,具体的讲就是旨在防止喷气燃料事时的热气从联接处泄露的密封圈遭到了破坏,这是导致航天飞机失事的直接技术原因.

2.在航天飞机设计准则明确规定了推进器运作的温度范围,即40°F——90°F,而在实际运行时,整个航天飞机系统周围温度却是处于31°F—99°F的范围.

3.所有的橡胶密封圈从来没有在50°F以下测验过,这主要是因为这种材料是用来承受燃烧热气的,而不是用来承受冬天里发射时的寒气的,而当时"挑战者"反射的时间却正好是在寒冷的冬天.

二.对"挑战者"号失事的真正原因的分析

1.决策存在的问题

正如前面所说,挑战者号失事的根本原因在于决策问题,而非仅仅是技术上的问题.那么,究竟在"挑战者"号事件中存在哪些决策上的问题呢?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失误:

对于在按照规定准时飞行、节约成本与安全飞行的决策上存在严重的失误.宇航局选择了前者,这个决策是一个重大的失误.宇航局根本没有考虑到在这个问题上哪一个更加重要.宇航局宁可选择有缺陷的工具飞行,也不愿接受27个月的修改计划.在摩劳伊的回忆中写到:我认为我们每次都在冒险,我们在1月28日还经历了一次从发现密封圈腐蚀时候一直都经历的冒险.这完全是如赌徒一般的行为.

对于候补制造商的选择上也存在决策失误的问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所谓的竞标,其实更倾向于萨科尔公司,对于其他的竞争厂家来说,并没有公平性可言,这样竞标出来的公司在产品的质量问题其实是非常令人堪忧的,并且对于其宇航局的监督等也严重不足.他们存在主仆之分,这样的后果显然是造成了一种相当不健康的环境.

2.航天飞机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沟通问题.沟通在整个航天局以及在航天局与外部的沟通上都存在严重的不足.如在跟萨科尔公司的沟通上,存在着等级优越的观念.这是根本不适合于组织发展的.

其次是决策的环境问题.我们不难看到,整个决策环境其实都有压力,压力既有外部的,又有外部的,宇航局想在里根总统发表国情咨文前把航天飞机送上天.这显然是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尽管这种压力并不能够得到当局的承认,但是确实存在.

还有组织内部本身的从众情绪较重.得克萨斯州立大学得名誉校长汉斯说:"我相信在每一次独立的发射中有一些分部门的工程师不会起来说‘别发射',因为人人都会因此遭到议论."由此可见,在宇航局的员工们的从众压力多么的严重.

最后,骄傲情绪充斥着整个宇航局,因为他们的成功先例使他们处在了一个危险的边缘,没有回旋的余地,骄傲情绪继续滋长.对于危机的来临又缺乏镇定的应对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