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局限性?
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同盟会纲领存在着缺陷,它并不是一个彻底的民主义纲领: 首先,它没有正面的、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实现民族独立的口号,没有把斗争锋芒直接对准帝国主义,相反,却对帝国主义抱有某种程度的幻想。 其次,民权主义虽然强调了要建立民主共和国,却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因而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证。同时,也没有明确的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从而给这部分人后来从内部和外部破坏革命以可乘之机。 第三,它缺乏明确的足以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力量的土地革命纲领,也即缺乏彻底的反封建的纲领。政纲中虽提出“平均地权”的口号,但没有提出正确的解决办法,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理论武器。因此列宁也说它是“如此漂亮而又如此模糊的经济革命”。
三民主义有什么局限性
三民主义有什么局限性三民主义最大的弱点就是没看到穷人和富人的敌对关系,是空想主义,孙中山要联合天下的好人打倒所谓的坏人,只要是好人就可以加入国民党,富人是军官是领导,穷人是兵,革命成功以后,富人和穷人建立政府,限制富人,帮助穷人,没想到富人联合起来,推举富人英雄蒋介石做领导,屠杀穷人,革命失败
旧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代表了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利益要求。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对应民族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的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民国对应政治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制,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平均地权对应社会革命,是孙中山考察欧美各国社会弊病,提出的分配社会财富,促进社会公平的方案。
但是,旧三民主义并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在政治革命上并不彻底,反映出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中华民国也并没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临时约法为限制袁世凯权力,有因人设法之嫌。平均地权也不是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没有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也没有保护工人的利益,故而群众基础十分薄弱,导致后来革命果实被窃取。中华民国也名存实亡。
新旧三民主义的局限性,高人现身
旧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主要内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局限性:
1、民族主义没有明确地、彻底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
2、民生主义的土地纲领不够彻底,不是从根本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而是采取改良的办法,即核定地价,没有和农民的土地要求联系起来。
新三民主义即1924年1月20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孙中山提出的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中国国民党方面始终坚决否认曾有“新三民主义”这个概念存在过,他们认为孙中山至死只有一个三民主义。
三大政策的局限性:
1、在联俄问题上,强调以俄为师,但又反对苏化。
2、在联共问题上,虽然认识到中共在革命中的作用,但又不完全信任中共,甚至对中共还存在偏见、防范心理,一方面联共,另一方面又反对平等联合,强调服从三民主义。
3、在扶助农工问题上,孙中山既主张扶助农工,又宣扬阶级调和。
三民主义的历史进步和局限性是什么?
三民主义的进步性:
①公开提出以武装斗争的手段来推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明确提出反对满族贵族的民族压迫,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民主革命精神。②推翻封建专制王朝后要建立的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资产阶级革命指明了前途与方向。③土地纲领也体现了资产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的强烈革命愿望。所以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三民主义的局限性:①民族主义没有明确地、彻底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②民生主义的土地纲领不够彻底,不是从根本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而是采取改良的办法,即核定地价,没有和农民的土地要求联系起来。这充分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派的软弱性和旧民主主义革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不彻底性。三民主义的局限性决定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可能取得彻底的胜利。
三民主义的局限性是什么
三民主义也存在着历史的局限,主要表现为缺乏明确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内容。不支持三民主义者的,他们认为三民主义基本上是东抄西凑,自相矛盾,思想极度混乱的产物。
三民主义(Three Principles of the People)是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其民主思想的精髓和高度概括。 三民主义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它为中国国民党信奉的基本纲领。 孙中山设想通过三民主义的实施能够“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 进而实现国富民强、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
三民主义由民族主义(Principles of Nationalism)、民权主义(Principles of Democracy)和民生主义(Principles of People's Livelihood)组成。旧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代表了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利益要求。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对应民族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的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民国对应政治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制,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平均地权对应社会革命,是孙中山考察欧美各国社会弊病,提出的分配社会财富,促进社会公平的方案。但是,旧三民主义并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在政治革命上并不彻底,反映出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中华民国也并没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临时约法为限制袁世凯权力,有因人设法之嫌。平均地权也不是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没有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也没有保护工人的利益,故而群众基础十分薄弱,导致后来革命果实被窃取。中华民国也名存实亡
新三民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新三民主义存在着历史的局限,主要表现为缺乏明确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内容。但是,它批判地承袭了农民战争和维新运动的积极内容,从西方借取了民主主义思想素材,成为中国近代社会中具有比较完全意义的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表达了人民群众争取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愿望,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在更完整意义上的开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产生过重大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