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星战IP难敌漫威IP?

不能说星战IP难敌漫威IP,应该说是星战电影难敌漫威电影。国内星战电影票房从星战7到游侠索罗一部比一部少主要还是时间问题星战前传123分别在1999,2002,2005引进然后10年时间星战在大银幕上消失了,星战错过那十年中国电影发展时期,也是漫威开始引进的时期。星战7上映时首日票房近两亿排当时首日票房第三然后观众看完一脸懵大多数人对星战定位是科幻但其本质是太空家庭伦理剧,何况后传三部怀旧味比较重,没看过前作根本不明白人物关系。而且星战无脑喷很多一直抓着剧情不放过,骂弘扬星战的人崇洋媚外,把骂星战作为一种政治正确。

二、《蜘蛛侠3英雄无归》国内为什么不定档?

《蜘蛛侠3英雄无归》国内不定档大致上有2点原因:

1、《蜘蛛侠3:英雄无归》电影片头的漫威logo中出现了“尚气”的头像,简单来说,就是如果后续漫威电影想要进入内地市场,电影中是不允许出现任何关于《尚气》的元素的,即便是一闪而过的logo也不行,这是底线!

2、「英雄无归」原本国内负责审核的大佬部门已经是给开了绿灯的,允许漫威将《蜘蛛侠3:英雄无归》提档到12月10号,如果漫威和索尼影业这边不愿意,那么,另外一个档期就只能是明年的1月份。

而对于12月10号这个时间,稍微了解一些这次《蜘蛛侠3:英雄无归》电影的全球上映时间的粉丝应该都清楚,是远超其他地区的至少5天时间的,为此,漫威和索尼影业认为这会直接造成大范围的剧情泄露,给其他国家地区的上映造成威胁。

所以,漫威和索尼影业坚持要同步12月17号,为此,这也是为啥目前其他地区都已经确定了《蜘蛛侠3:英雄无归》的上映时间,而咱们内地却迟迟没有定档的原因。

剧情简介

蜘蛛侠(汤姆·赫兰德 饰)与奇异博士(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饰)再度联手打响时空混战。

为了解决身份暴露危机,蜘蛛侠希望借助奇异博士操控时空的能力改写过去,但无意间打开了时空通道,引发了前所未见的危机。

蜘蛛侠将身穿全能战服与蜘蛛侠系列电影中的经典反派“章鱼博士”、“电光人”、”沙人“等宿敌作战,这不仅将永远改变他自己的未来,也将改变多元宇宙的未来。

三、干货发放|关于漫威、DC、X战警、星球大战的观影顺序

好多宝宝私信说想要朕整理一下男生向的观影序列,Emmm,于是朕就在百忙之中,整理出了这篇纯干货。

这篇是漫威、DC、X战警、星球大战的观影顺序,纯干货。

下一篇即将发放男生向的其他系列推影,喜欢的爱卿们可以持续关注~两天后定点发放~

(漫威宇宙系列是由漫威动漫公司出品的,包含钢铁侠、美国队长、雷神等一系列超级英雄的系列电影。)

《美国队长》;

《钢铁侠1》;

《钢铁侠2》;

《无敌浩克》;

《雷神》;

《复仇者联盟》。

《钢铁侠3》;

《雷神2》;

《美国队长2》;

《银河护卫队》;

《银河护卫队2》;

《复仇者联盟2》;

《蚁人》。

《奇异博士》;

《美国队长3》;

《黑豹》;

《蜘蛛侠返校季》;

《雷神3》;

《复仇者联盟3》。

(DC宇宙是由DC动漫公司出品的一系列包含超人、海王等一系列超级英雄的系列电影。

插一句,朕其实相对于漫威来说,个人更喜欢DC。虽然DC的连续性有的时候没有漫威强,但是港实话,DC的宇宙系列总会给人不经意间的惊喜,比如说《自杀小队》。而且DC正常也不会只局限于视觉的快感,情节的high翻,而是相对来说会更注重人物的内心。

当然只是个人看法,不吹不黑,不喜勿喷。)

《超人》(1978);

《超人:钢铁之躯》;

《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

《自杀小队》;

《神奇女侠》;

《正义联盟》;

《闪电侠》;

《海王》;

《蝙蝠侠(重启版)》;

《沙赞》(定档2019);

《正义联盟2》(定档2019);

《钢骨》(定档2020);

《绿灯军团》(定档2020)。

(漫威出品)

《金刚狼》;

《X战警:第一战》;

《X战警》;

《X战警2》;

《X战警:背水一战》;

《金刚狼2》;

《X战警:逆转未来》;

《X战警:天启》;

《金刚狼3:殊死一战》;

《X战警:黑凤凰》。

(卢卡斯、迪士尼出品)

《星球大战1:新希望》;

《星球大战2:帝国反击战》;

《星球大战3:绝地归来》;

《星球大战前传1:幽灵的威胁》;

《星球大战前传2:克隆人的进攻》;

《星球大战前传3:西斯的复仇》;

《星球大战:原力觉醒》;

《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

《星球大战九部曲》(定档2019);

附:

《侠盗一号:星球大战外传》(2016);

《索罗:星球大战外传》(2018)。

文末点赞~大吉大利,今晚吃鸡φ(>ω<*) ~

该文章由小朕先生独创,转发请询问作者并注明出处,谢谢。

四、这是谁。 是dc还是漫威

《星球大战:原力觉醒》里的新角色,如果是漫画的话,是漫威的

以前星战漫画是黑马,原力觉醒后是漫威,黑马画的漫画及之前的衍生宇宙现在都是“传说”,即不再是正史

五、一夜之间,怎么全世界的名导都在骂漫威?

既大导演 马丁·斯科塞斯 发表了 “漫威不是电影” 的“鄙视”言论之后,一语激起千层浪。好莱坞舆论场纷纷变成了漫威战队营。

而另一位世界电影殿堂级大师《教父》系列的导演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在法国领卢米埃终身成就奖时又说: “马丁说它不是电影的时候简直太客气了! 他还没说 漫威电影令人讨厌。 ”

《十二猴子》导演 特瑞·吉列姆 就更不客气了,直言道: “ 我恨超级英雄电影,那就是一坨屎! 长大点好嘛!我们不可能一辈子都做青少年。”

但是“油腔滑调”的托尼斯塔克, 小罗伯特·唐尼 前两天在节目上也被问及对漫威的看法,他却说道: “漫威电影一直存在质疑,但如果认为这是对电影艺术的冲击,是‘麻烦问题’的所在,我很愿意成为‘问题’之一。 当你像头野兽一样横冲直撞闯进来,并且改写行业竞争模式时,这就很厉害了 。”

唐尼说的那头 野兽 ,指的正是 漫威 。

然而,漫威所代表的一系列好莱坞超英大片真的有如此令人不屑吗?

其实这样的电影发展模式,也是由另一位殿堂级大师掀起来的风潮。

对,就是 斯皮尔伯格 。

1975年,他用 700万美元 制作费拍出的惊悚片 《大白鲨》 ,在全球收回 4.7亿美元 票房,从此开启了 好莱坞“大制作” (Blockbuster) 的黄金时代 。

自此, “大制作+全球发行” 成了美国电影产业的灵药,一直延续至今。

只是今天,药方变 成了“超级英雄”。

不知不觉的,百年好莱坞变了,像唐尼所说, 美国电影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美国电影业的商业模式 大战

现在美国电影业格局,已经分化成泾渭分明的 “两大阵营” ——以“五大”(过去是“六大”,迪士尼今年3月正式收购福斯,变成“五大”)为首的 传统好莱坞制片公司 ,对峙以Netflix和亚马逊为首的 科技 互联网公司 。

“五大”分别是: 迪士尼(福斯) 、 环球 、 华纳兄弟 、 派拉蒙 和 索尼 。

对“五大”而言, 每部电影都是独立的产品——每个产品都必须能 赚钱 。

好莱坞走的是“全球发行”路线,所以每部电影都要同时在北美卖、在南美卖、在亚洲卖……所以唯 有“普世价值+视觉奇观+强品牌号召力” ,才能让世界各地的影迷掏钱买单。

“钢铁侠能拯救世界,我喜欢钢铁侠,所以我要去看钢铁侠和漫威电影! ”

Netflix、亚马逊、甚至是新入局的苹果…… 他们制作电影的目的和“五大”完全不一样。

亚马逊是电商巨头,它做电影可不是为了靠电影本身 赚钱 —— 亚马逊意在让你成为它的 Prime用户 。

每月花12.99美元升级成Prime用户后,除了可以免费看亚马逊的视频内容,还能享受到很多购物优惠和电商增值服务。

亚马逊想要的是100万个喜欢看电影的用户,而不是1000万个买张票看场电影的消费者。

其他互联网公司思路大同小异。

华尔街允许 科技 互联网公司低利润运行,因为他们最看重的是“成长性”和“盈利预期”,而不是现在就赚大钱。

但是,“五大”的股东们可绝对不会允许你的电影产品盈利只有1%。

在好莱坞,星星点点夹在两大阵营中间的,还有一些 小的独立制片公司 。

它们是 迷你版“五大” ,在如今极端有限的空间里,挣扎着寻找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

最近有点火的 新锐独立制片公司A24 ,曾出品过“以小博大”的佳作《月光男孩》、《伯德小姐》,并在奥斯卡颁奖礼上大放异彩。

A24的资金来自私募,它们主要依靠 作品口碑 和 社交网络 免费营销,节省下大笔推广费。

同样在奥斯卡上异军突起的《逃出绝命镇》出品方 Blumhouse ,是“五大”之一环球影业“豢养”的小制片公司。

它们只做 “迷你成本”的恐怖片 ,预算普遍在 500万美金以内 。

如果成片让环球看着顺眼,就会帮Blumhouse做影院发行;如果没看上,环球就会在其他小渠道发行影片,至少收回成本,不至于赔钱。

运气好的话,Blumhouse还能帮环球赚大钱。比如“意外”叫好又叫座的《逃出绝命镇》、之前的《人类清洗计划》系列,还有引进到国内的《忌日快乐》。

在“五大”眼中,只要不是“超级英雄”或者“成功品牌的续集”,制作预算就必须非常低。

所以,你只会看到500万美元成本的电影,但很少能看到 30 00-5000万美元成本的电影。

很多预算夹在中间的 “剧情片”快被挤压没了 。

品牌化运营——好莱坞的救命稻草

客厅数字电视、电脑、ipad、 手机 ……互联网把全世界的内容都送到了你家里。

光Netflix一家流媒体公司今年就会制作 超过700种内容 。

在美国,这个趋势日益显著:如果没有足够强的理由,人们就不想离开家。

现在还能让美国人花十几块美元、穿戴整齐抬起屁股走进电影院去的,大概只有现象级影片了:比如《逃出绝命镇》、或是《黑豹》——因为如果不第一时间去影院看,你会跟自己的社交圈脱节。

“一部电影出来时,你能在任何地方的广告位看见它、和你周围的朋友们同时看到它、不停讨论它、为之兴奋……这可不仅仅是‘我ipad播放器列表上的任务‘,”

《大银幕》作者Ben Fritz说:

“Nerflix们唯一的问题就在于,该怎样建立自己影片的 ‘特别感’ ,让观看自己影片成为 ‘文化仪式’ ,用户渴望 第一时间成群结伴 的享受这个作品。

这是传统电影公司仅剩的几个竞争优势了——他们懂得如何 把电影变成 社会 现象 ;而互联网公司还不知道该怎么做。”

的确,对于《星球大战》和《复联》系列电影,没有比去电影院观看它们更过瘾的了。

“品牌(IP)仪式感” 成了传统电影公司的救命稻草,与对抗互联网最强大的武器 。

在这种环境下,“五大”变了——变成了 “品牌经理” ,电影公司核心业务也变成 “如何更好的管理这些品牌IP” 。

带有IP属性的电影,如今已经学起了电视剧的操作模式。 比如漫威影业就引入了 “漫威宇宙 阶段 ” (Phase),模仿美剧中 “季” (Season)的概念。

“你买苹果产品是因为你爱苹果,”Fritz说, “你去看漫威电影,因为你忠于漫威,这已经改变了电影公司的经营策略。”

“当 罗伯特·艾格 2005年统领迪斯尼 时,他把公司电影部门的运营核心转向IP,他对 卢卡斯影业 、 皮克斯 和 漫威 的并购,让迪士尼一跃成为好莱坞霸主,得以续写自己的辉煌。”

这时,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星战8:最后的绝地武士》票房表现不如《星战7:原力觉醒》, 这些“续集”多半在首周票房爆炸后,势头迅速衰减。

“星战”外传《汉·索罗》至今负面不断,是否预示着“星战”品牌力已被过度开采而透支?

影迷们也会审美疲劳。即便是续集,大家也在期待不一样的元素。

对于漫威超英电影来说,最成功的例子莫过于《黑豹》。

「电影」的定义被挑战

近几年,美国电影的最高荣誉——奥斯卡也在悄悄发生变化:

过去奥斯卡重量级奖项往往会颁给当年的票房最佳,比如《雨人》或是《阿甘正传》。

但现在的票房冠军《复联4》,绝不可能入奥斯卡的法眼。这也是因为商业模式变了。

其实好莱坞也意识到,最 赚钱 的电影,并不能让他们引以为傲。

行业对电影的理解,从根本上出现了分化。

如果说电影应该具有基本的艺术价值,而不是纯粹的商品,那么好莱坞已经很少制作这类影片了!反而是互联网公司接过了这项工作。

如果用“是否在影院观赏”来界定电影,那么你在 手机 上看的电影难道不是电影?

科技 互联网公司在 花大价钱制片、采购好内容 。

亚马逊已经在独立电影圈里游走3-4年了,它取代了过去 探照灯影业 (Searchlight Pictures)和 米拉麦克斯影业 (Miramax)的位置,成了独立电影市场的大买家。

历史 上第一次,一家互联网公司获得了奥斯卡奖。

互联网公司越来越放胆把重金砸向内容制作,2017年Netflix在内容制作上花费了60亿美元,今年计划砸80亿美元;亚马逊2017年的内容预算是45亿美元。

Ben Fritz说:“我听到的版本是,互联网公司拿着支票簿四处游说, 经常开出两倍于环球和华纳的价格,而且立刻打预付款……拒绝Netflix简直太难了! ”

重金之下,互联网公司聚拢了一大批好故事、和有才华的电影人。

当然,对电影人而言,电影的定义也有了分歧。

一类观点以大导演 克里斯托弗·诺兰 为代表, 他认为电影就是为影院而生的,应该众人一起在最好的影院环境里欣赏。

在他观念里,你宁可别看《敦刻尔克》,也不该在DVD或者是 手机 上看这部作品。

Netflix一位负责内容的高管说, 你能在一夜间看完的,就是电影; 得花上好几夜、或是好几周时间才能看完的,就是电视剧; 能否称得上是”电影”,完全取决于内容时长。

现在市面上的“电影”,有些遵循的是诺兰的定义、有些则符合Netflix高管的定义。

什么是电影? 什么是电视 娱乐 ?

哪些片子应该在电影院放映?哪些只适合流媒体观看?

哪些片子可以参评奥斯卡?

它们之间的界线也越来越模糊了。

但现实是,像诺兰、斯科塞斯、科波拉那样有话语权的大导演不多,毕竟他们是被人请着去拍片,自己想拍的电影分分钟就有人抢着来投资。

可其他导演如果想挣钱的话,他只能选择去拍超英电影和商业大片,要是想拍自己想拍的作品,恐怕就要去找Netflix和亚马逊拿钱了……

六、目前全球票房最高的十部电影有哪些?

第一个是《阿凡达》,这是一部历史性的巨著,不仅仅是一个科幻电影。在里面是有很多引发深思的问题,例如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例如面对不同种族,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或态度?这些都是电影里面反映出来的。我更加感兴趣的是,要是我能成为男主,哪怕自己是一个残疾人,也是可以拯救世界和人类的,这样的代入感是不是导演要告诉我们的?不要放弃自己!

第二部是《泰坦尼克号》,这个来自于真实的故事,里面人物很有绅士风度,在遇到危难的时候,没有惊慌失措,没有哭爹喊娘,而是将生的希望给了这些妇女和儿童,这个在我们现在的中国也未必都能实现的场景,看来绅士风度还是要多多培养的。我并不是说崇洋媚外,只是看到现实就是这样子,一些官员趾高气扬,颐指气使,这样的人,会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别妄想了!

第三部是《星球大战》,这个名字来自于一个有名的历史谎言,但是,呈现的科幻影片还是美轮美奂的。在这个电影里,我觉得有一些高科技的武器出现,还有人心的彰显。要是我们遇到类似的事情,我们会怎么做?

其他的电影,例如《复仇者联盟》系列、《哈利波特》、《速度与激情》、《侏罗纪世纪》、《黑豹》等等,这些影片都是很好看的,我们国产的战狼系列实际上也很好看!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