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庚子年”中的“庚子”是指哪一年
庚子事变,也称义和团运动、庚子国变、庚子拳乱,1900年,20世纪的第一年,北京城迎来惊天动地的庚子事变,由于列强欺凌过甚,激起中国百姓普遍的愤恨,造成义和团的兴起,以“扶清灭洋”为号召,拔电杆、毁铁路、烧教堂、杀洋人和教民,最后导致八国联合组织攻打北京城,中国陷入空前灾难,险遭瓜分庚子事变为中国人不堪外国人压迫之民族排外运动,不惜以血肉之躯与敌人炮火相抗,爱国精神可嘉,行动却愚昧。经此事变,清廷已成风中残烛,中国人则在受尽屈辱之后,更迫切地追寻振兴国家之道,并不屈不挠地迈向这个伟大的目标。
二、庚子战争指什么战争?
庚子战争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西逃签订《辛丑条约》那年称庚子国难1900年,是中国农历庚子年,这一年夏天,中国与当时世界上八个主要强国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这场100多年前爆发的动荡也被中国人称为“庚子国变”。
庚子战争是中国的耻辱。我们记住这段深刻的血痕,为祖国更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什么是庚子变乱
1900年,是中国农历庚子年,这一年夏天,中国与当时世界上8个主要强国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这场100多年前爆发的动荡也被中国人称为“庚子国变”。之后引发的一系列变乱。
四、《人生若如初见》中的庚子国变
《人生若如初见》是一部厚重的历史年代剧,以庚子国变为背景,庚子国变后,神州大地满目疮痍,贵族后裔良乡、革命党人杨凯之、北洋武卫右军李人骏等成为最早一批赴日本士官学校留学深造的中国青年,他们与早期革命者俞天白、逃婚女青年秋红相遇,从此五个人的命运被大时代编织在了一起。
《人生若如初见》中的庚子国变
庚子国变,是指清朝末年,朝受外国列强欺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普遍反感,导致义和团以‘助清灭洋’为号召崛起,拔电线杆、毁铁路、烧教堂、杀洋人、杀教民。而清政府认为义和团修炼了某种神功,可以刀枪不入,杀尽洋人,于是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五月二十五日向十一国宣战。
1900年,是中国历史庚子年。这一年,北京的东交民巷成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这年夏天,中国与当时世界上八个主要强国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东交民巷也被中国人包围并进攻了五十多天。这场一百多年前爆发的动荡,也被中国人称为“庚子国变”。
19世纪下半叶,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签订条约,使西方宗教得以在中国传教,大量传教士进入中国。然而,大多数传教士采用各种手段在中国侵占田地、敛财,甚至干涉地方政府的法令。中国的一些中教民也在传教士的保护下横行乡里随着外国势力对中国侵略的加深,“反洋教”运动愈演愈烈。到了1900年,义和团等组织逐渐采用了统一的名称“义和团'”,并提出了“扶清灭洋”的统一口号。
义和团起于山东,初以拜神练拳为主,后因发生教案,逐渐演变为仇教团体,自诩有神助,能避炮火,有红灯照、蓝灯照等法术。戊戌政变后,慈禧以外人偏袒光绪,保护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分子,仇外情绪更烈,山东巡抚毓贤揣摩慈禧懿旨,暗中鼓励拳民,后毓贤调京,袁世凯署鲁抚,压制拳民活动,拳民遂转往直隶发展。
直隶总督裕禄最初反对义和团,认为拳民乃恃众戕官之乱贼,应严行剿捕,以免致巨患。然而慈禧不允,裕禄逢迎上意,改变态度,招拳民“大师兄”张德成、曹福田等人,待以上宾之礼,并向清廷保荐拳民可用,时义和团大批人马在涿州、保定一带拆铁路、毁铁路,局势严重。慈禧密召拳民入京,旬日之间,竟有十万之众入京,太后召见拳民首领,言多奖励,从此亲贵争相信从,庙宇府第,遍设坛场,拳民出入宫禁,横行无忌,大肆烧杀,北京陷入疯狂混乱中。
庚子国变后中国主权彻底沦丧。庚子国变为中国人不堪外国人压迫之民族排外运动,不惜以血肉之躯与敌人炮火相抗,爱国精神可嘉,行动却愚昧。李大钊在其《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中说:“时至近日,吾人所当努力者,惟在如何吸取西洋文明之长,以济吾东洋文明之穷。断不许以义和团的思想,欲以吾陈死寂灭之气象腐化世界。”
经此事变,清廷已成风中残烛,中国人则在受尽屈辱之后,更迫切地追寻振兴国家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