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苏联历任领导人中对中国帮助最大的是不是赫鲁晓夫
从本质上讲,苏联历任领导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戈尔巴乔夫都想控制中国
但是,就对华援助的数量和质量而言,苏联历任领导人中属赫鲁晓夫对中国最实惠.
赫鲁晓夫就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后,决定对华大幅增加援助.
第一,1954年,赫鲁晓夫参加新中国成立5周年庆典期间,改变了斯大林过去的大国沙文主义做法,废除了中苏关系中一些不平等约定,议定从旅顺撤军和交还基地.
第二,对于提供常规武器,苏联也改变了斯大林时期主要提供已淘汰的旧品的做法,改为提供现役新装备样品和生产技术.
第三,1954年11月起,苏联向中国提供了米格—17样品及全套资料,中国于1956年仿制成功命名为歼—5歼击机.
第四,1955年1月以后,苏联向中国转交了AK-47自动枪、C-41半自动步枪、捷克加列夫轻机枪等技术资料,中国于翌年分别仿制成56式冲锋枪(实际应称自动步枪)、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轻机枪.
第五,苏联还提供了现役的T-54A坦克和各种火炮的样品图纸,中国仿造成功后命名为59式坦克和带“5”字头的各式火炮.中国军工水平就此于50年代后期又实现了一次代的飞跃,在常规装备领域已接近或达到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
尽管后来中苏关系因众所周知的原因破裂,但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对中国的援助不应予以否认.
二、苏联历届领导人分别是谁?
苏联历届领导人分别是:列 宁、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 、斯大林、马林科夫、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戈尔巴乔夫。
列 宁(1870-1924)
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和领袖,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俄国共产党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要创建人。原姓乌里扬诺夫,列宁是他后来用得最多的笔名,也是全世界最熟悉的名字之一。1917年,领导了著名的十月革命,后担任联共中央人民委员会主席,1924年逝世。
斯大林(1879-1953)
苏联共产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武装力量最高统帅,战略家,苏联大元帅。1922年4月在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党中央总书记。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担任国防委员会主席、国防人民委员和武装力量最高统帅,为领导苏联人民战胜德国法西斯做出重要贡献。战后,斯大林担任苏联共产党党中央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和苏联武装力量部长,领导苏联人民恢复和发展遭到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加强国防建设,迎接“冷战”的挑战。1953年逝世。
马林科夫(1902-1988)
1920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46年马林科夫成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在日丹诺夫下台之后成为斯大林决策的核心人物。1953年斯大林死后,马林科夫成为苏联总理,一度兼苏联共产党总书记,而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1956年让位给赫鲁晓夫,1988年逝世。赫鲁晓夫 (1894-1971)1952年苏共十九大被选为中央主席团委员兼中央书记。1953年9月,赫鲁晓夫被任命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1958年3月,赫鲁晓夫出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集党政大权于一身。1964年,勃列日涅夫等人策划发动了"宫廷政变",免除了赫鲁晓夫的一切职务,赫鲁晓夫被迫退休,在任期间推行大国沙文主义,中苏关系遭受破坏。1971年在莫斯科病死。
勃列日涅夫(1906-1982)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原苏联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964年10月14日参与推翻赫鲁晓夫的政变,任苏共第一书记。在任期间,苏联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核武器的数量超过美国,成为军事上的超级大国,但是苏联国内的福利也有很大的发展。在他统治后期,由于超高的军费开支和失败的计划经济,苏联经济已经停滞。1982年逝世。
安德罗波夫(1914~1984)
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1982年5月当选为苏共中央书记。在执政一年零三个月期间,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工作,大刀阔斧地进行人事调整,为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福利事业方面取得的进展作出了贡献。在整顿劳动纪律和完善经济机制的试验方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在这方面采取的措施获得了苏联群众的支持。但由于健康原因未允许他完成这一任务。1984年逝世。
契尔年科(1911-1985)
康斯坦丁·乌斯季诺维奇·契尔年科,原苏共中央总书记、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1984年2月13日在苏共中央非常全会上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国防会议主席。1984年4月11日在第十一届苏联最高苏维埃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985年逝世。
戈尔巴乔夫(1931-)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
前苏联最后一位最高领导人,从1985年至1991年他是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后改称苏联总统。他在职时期的政策导致了冷战的结束,为此他于199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他的改革政策也使得苏联于1991年解体。
三、苏联的列位领导人,按顺序
一、领导人列表
1、列宁,任期:1917年11月8日―1924年1月21日;
2、斯大林,任期:1924年1月21日―1953年3月5日;
3、赫鲁晓夫,任期:1953年9月7日―1964年10月14日;
4、勃列日涅夫,任期:1964年10月14日―1982年11月10日;
5、安德罗波夫,任期:1982年11月12日―1984年2月9日;
6、契尔年科,任期:1984年2月13日―1985年3月10日;
7、戈尔巴乔夫(苏联时期最后一位领导人),任期:1985年3月11日―1991年8月24日。
二、领导人资料
1、列宁
列宁(俄语:Ле́нин,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俄语: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Улья́нов),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思想家。
是苏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苏联的主要缔造者、布尔什维克党的创始人、十月革命的主要领导人、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即苏联总理)。
2、斯大林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1878年12月18日—1953年3月5日,注:斯大林执政时官方称其生日为1879年12月21日,但史学界考证为1878年12月18日),原姓朱加什维利,格鲁吉亚人;
苏联政治家,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总理)、苏联大元帅,是苏联执政时间最长(1924-1953年)的最高领导人,对二十世纪苏联和世界影响深远。
列宁逝世后担任苏联人民委员会(后改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在任期间提出了“在一个国家首先建立社会主义”的主张,放弃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全力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使苏联成为重工业和军事大国,但同时也导致了乌克兰大饥荒和哈萨克大饥荒。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领导苏联红军,与盟军协力击败轴心国,取得了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战后他扶植了社会主义阵营,在冷战中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峙。
他还树立个人崇拜,纵容李森科主义,发动“大清洗”运动,大量屠杀和压迫流放反对派领导人以至普通干部和群众,1930-1953年间根据由苏联国家政治保卫总局、内务人民委员部等机关起诉的刑事案件,有3778234人受到镇压,其中被判极刑(枪决)的786098人。
1953年3月5日因脑溢血病逝于莫斯科,享年74岁。
3、赫鲁晓夫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1894年4月17日-1971年9月11日),苏联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曾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以及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总理)等重要职务。
赫鲁晓夫1894年出生于俄罗斯库尔斯克州卡利诺夫卡,1918年加入共产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参与指挥斯大林格勒攻防战及基辅保卫战。1953年9月3日当选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1958年兼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期间,他于1956年主持召开苏共二十大,从根本上否定斯大林,此后实施去斯大林化政策,为大清洗中的受害者平反,苏联的各领域均为活化,尤其是文艺获得解冻。同时,赫鲁晓夫积极推行农业改革,使苏联的民生经济得到改善。
外交方面,他的“秘密报告”震动了社会主义阵营,引发东欧的一系列骚乱。20世纪60年代,苏联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系恶化,撤销了对中国的援助计划。
在冷战中,赫鲁晓夫领导苏联与美国和西欧等资本主义国家对峙,曾多次访问美国。1962年,他策划的古巴导弹危机一度使苏联和美国站在核战争的边缘,但最终危机得以平息。
1964年10月,当赫鲁晓夫在黑海之滨度假时,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发动了政变,赫鲁晓夫“被退休”,从此被迫淡出政坛至1971年逝世。
4、勃列日涅夫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1906年12月19日—1982年11月10日),乌克兰人,1906年12月19日出生于第聂伯罗捷尔任斯克,苏联政治家。曾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苏联国防委员会主席,被授予元帅军衔。
1931年,勃列日涅夫加入苏联共产党,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是乌克兰第4方面军政治部主任。1964年10月14日,参与推翻赫鲁晓夫的政变,继任苏共最高领导人。
1964年至1982年在任期间,苏联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核武器的数量超过美国,使苏联历史性地成为军事上的超级强国。 对社会主义国家,他推行有限主权论,推出了勃列日涅夫主义。
执政后期,经济改革趋于保守,大搞个人崇拜,苏联经济陷于停滞。 1982年11月10日,勃列日涅夫因心脏病卒于莫斯科,终年76岁,安葬在列宁墓后。
5、安德罗波夫
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俄文:Ю́рий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Андро́пов;英文:Yuri Vladimirovich Andropov,1914年6月15日-1984年2月9日)苏联政治家,长期担任苏联党、政领导职务。
1939年,安德罗波夫加入苏联共产党。1940年代在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任职。二战苏芬继续战争初期,安德罗波夫参加了卡累利阿游击队。
1956年任苏联驻匈牙利大使时主导匈牙利事件的解决。从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起,安德罗波夫一直担任中央委员,1967年起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73年4月升为正式委员。
1976年获苏联大将军衔。1967年至1982年任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主席,于1982年11月接替勃列日涅夫成为苏联共产党总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任职后推行渐进式改革,两年之后,于1984年逝世,享年71岁,由契尔年科接任总书记职务。
6、契尔年科
康斯坦丁·乌斯季诺维奇·契尔年科(1911年9月24日-1985年3月10日),苏联政治家,苏联党务和国务活动家,工人运动的出色组织者。
1984年2月13日,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逝世后,接任苏联共产党中央总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就任总书记后已经体弱多病,此后不久健康更加恶化,无法正常履行职务,任总书记13个月后即去世。由戈尔巴乔夫接任总书记职务。
7、尔巴乔夫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罗斯人,1931年3月2日生于苏联南部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普利里沃利诺耶村,苏联最后一任总书记、总统。
1952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55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1980年10月,升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1985年至1991年间,担任苏联总书记、总统,推动苏联的经济、政治和军事等多项领域体制改革。1991年12月25日,宣布辞去苏联总统一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列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康斯坦丁·乌斯季诺维奇·契尔年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