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阕和下阕是什么意思?

“上阙”和“下阙”的意思是:上段和下段,又称上片和下片“阙”此时等同于“片”或“联”。

阕,读音:què ;部首:门;部首笔画:3

笔顺:捺竖折折捺撇撇捺横横撇捺;四角号码:37804;仓颉:LSNOK

释义:

1、终了。如:乐阙。

2、量词,

(1) 歌曲或词一首叫一阕。如:弹琴一阕;填一阕词

(2) 一首词的一段叫一阕。如:上阕;下阕

阕笔画笔顺:

常用词语:

1、小阕[xiǎo què]

释义:稍有空闲。

2、歌阕[gē què]

释义:歌曲段与段之间的停顿。

3、八阕[bā què]

释义:古代的八种乐歌。

4、不阕[bù què]

释义:不止,不息。

5、阕勾[què gōu]

释义:借指歌曲。歌的首数叫阕,曲的调类之一叫勾。

二、词的上阕和下阕是什么意思?

“上阙”和“下阙”的意思是:上段和下段,又称上片和下片。

阕,量词,歌曲或词,一首为一阕。

一首词的一段亦称一阕,前一段称“上阕”,后一段称“下阕”。

宋词分上下阙的原因

一般的词分上下阙,又叫上下片。这只是字数较短的词的分段叫法。

若词的字数较长,还可以根据词谱的要求,多分几段,按段落多少,可分为:单调(一段的)、双调(两段)、三叠(三段)、四叠(四段)......每一段叫一阙或一片。

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

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词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1.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一般来说,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仅只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到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而词调与题目用“·”隔开,或者还写上一段小序。各个词调都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并且各不相同。

2.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极少有不分段或分两阕(片)以上的。一首词有的只分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分片是由于乐谱的规定,是因为音乐已经唱完了一遍。片与片之间(或阕与阕之间)的关系,在音乐上是暂时休止而非全曲终了。一首词分成数片,就是由几段音乐合成完整的一曲。

三、上阙与上阕区别(是上阙还是上阕)

1、上阕与上阙有什么区别。

2、是上阙还是上阕。

3、上阙下阕怎么区分。

4、上阙和上阕通用吗。

1.“上阕”是写法正确。

2.“阕”意思是“一曲终了”,也就是说词分上阕、下阕,就是指音乐分两部分。

3.“阙”则是城墙的意思,常代指皇宫或京城、朝廷。

4.如“伏阙”“诣阙”“赴阙”就是指到京城。

5.阕,中读作:què。

6.该字主要字义是停止的意思,如终了:乐阕。

7.服阕(古代三年之丧满)。

8.又作为量词使用,歌曲或词,一首为一阕。

9.一首词的一段亦称一阕,前一段称“上阕”,后一段称“下阕”。

10.阙,读作(què),(1)中国罕见姓氏之一,国内主要分布于湖南、浙江,江苏,福建,安徽,台湾等地,海外分布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外族用此字作姓氏和译音的情况多有记载,详见阙姓。

11.(2)阙,是关于道的一个概念,也是一个关于范畴的概念,阙是一种建设在道路之上的门类示意物,用来表示由此而始,行者行将进入一个“规定了的区域”。

12.是古代宫廷等大型建筑入口入竖立的双柱的名称。

13.东阙叫苍龙阙。

14.北阙叫玄武阙。

15.(3)宫阙,城阙的意思。

16.阙为入声字,《广韵》等韵书皆注为去月切,现存què、quē两音,做姓氏时也有将阙姓注为quē音的。

四、古诗词里的“上阕”“下阕”是什么意思?

“阕”与诗没有关系,只与词有关。

“阕”作为量词,是乐曲的计量单位。阕,作为短曲表示一支曲子,与一首歌、一支曲子的“首”、“支”相当;作为长曲,表示的乐章、段落,相当于“段”。

再说“词”,它来源于乐曲的唱词,因而叫做词。短曲的唱词不分段,一个完整的作品就是一“阕”,相当于首、支;同样的曲调重复两遍,谱子相同而唱词不同,就叫上阕、下阕,相当于“段”。

词最后脱离音乐成为独立的文学形式,并没有完全脱离音乐的习惯用词。一个不分段的完整词作,叫“一阕”;分上下两个段落的,分别叫上阕、下阕,或者叫上片、下片。如果是三段以上的,每段叫做“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