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荸荠读音是什么?

荸荠的读音是bí qí和bí qi

荸荠(学名:Eleocharis dulcis (Burm. f.) Trin.)是莎草科、荸荠属植物。匍匐根状茎瘦长。秆多数,丛生,笔直,细长,圆柱状,高40-100多厘米,直径2-3毫米,灰绿色,光滑,无毛,有横隔膜,干后秆的表面现有节,兼有许多纵条睁轿纹。叶缺如,仅在秆的基部有2-3个叶鞘;鞘淡棕色,光滑,无毛,膜质,抱茎,鞘口斜,顶端急尖,长7-15厘米。

生长环境

荸荠性喜温暖湿润,不耐霜团贺冻,常生长在浅水田中,荸荠在生长前期需要高温及长日照,如萌芽适温为15-20℃,分蘖分株最适温为25-30℃,悉或肆而在生长后期,缩短光照时数(宜少于13小时)能促进球茎形成,较低温度(20-25℃)也有利于球茎膨大。土壤则以土层浅薄,pH6-7的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为宜。

二、荸荠怎么读拼音

荸荠的拼音是:[ bí qí ]

荸荠,俗名田荠、田藕、马蹄等,莎草科荸荠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荸荠匍匐根状茎瘦长兄培,秆多数,丛生,笔直,细长,圆柱状,高竖指40-100厘米,直径2-3毫米。多种植在水田,生长在湿土里,皮薄汁多,极易失水萎缩和腐烂变质,主要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广东、湖北、湖南等有浅水的地方。国外分布于朝鲜、日本、越南、印度。

荸荠作为中国的特色蔬菜之一,球茎富淀粉余尘配,供生食、熟食或提取淀粉,味甘美;也供药用,开胃解毒,消宿食,健肠胃。

三、【荸荠】怎么念﹖

荸荠读音为bí qi

荸荠又名马蹄、水栗、芍、凫茈、乌芋、菩荠、地梨,属单子叶莎草科,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扁圆形,上面尖,表面光滑有光泽,紫红色或者黑褐色,生长在池沼中,地上的深绿色茎丛生,地下的球茎可供食用。因它形如马蹄,人们也称它马蹄。其外表像栗子、不仅是形状,连性味、成分、功用都与栗子相似,又因它是在泥中结果,所以又有“地栗”之称。

荸荠皮色紫黑,肉质洁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有“地下雪梨”之美誉,北方人称之为“江南人参”,既可做水果生吃,又可做蔬菜食用,是大众喜爱的时令之品。

四、荸荠的拼音是什么?

荸荠拼音:【bíqí】。

荸荠(学名:Eleocharisdulcis(Burm.f.)Trin.),仿拦羡又称马蹄,皮色紫黑,肉质洁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自古有地下雪梨之美誉,北方人视衡行之为江南人参。荸荠口感甜脆,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粗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铁、钙、磷和碳水化合物,可以用来烹调,可制淀粉。荸荠本身含有的荸荠英具有显著的抑菌功能,其质构热稳定性也是荸荠的一个显著特性。荸荠可以加工成罐头、马蹄糕、荸荠饮料等多种产品,同时,在加工中产生的荸荠皮渣含有丰富的纤维和色素,可以进一步被加工利用。

全国各地都有栽培。朝鲜、日本、越南、印度也见分布。荸荠栽培一年只有备拍一茬,不能周年生产;而且荸荠生长在湿土里,皮薄汁多,极易失水萎缩和腐烂变质。所以荸荠一般采用鲜销,贮藏期不超过10d。温度0~4℃贮藏荸荠最佳,真空包装荸荠于此温度下保鲜期可达60d。

五、荸荠怎么读?

荸荠读作:“bí qí”。荸荠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多栽培在低洼地,地下茎也叫荸荠,扁圆形,皮赤褐色或黑褐色,肉白色,可作蔬菜或水果,可制淀粉。

荸荠是中国的特色蔬菜之一,通常以地下膨大球茎供食用,可以生食、熟食或做菜,尤适于制作罐头,称为“清水马蹄",是菜馆的主要佐料之一;并可提取淀粉,与藕及菱粉称为淀粉三魁,性寒滑,味甘凉,能益气安中。同时地上部的管状叶状茎具有止渴、解热等功效。

扩展资料:

荸荠分布于中国、日本、琉球群岛、南洋岛(吕宋岛为该种最先发现的产地)和印度。在中国分布于台湾返耐指、江苏、广东、海南。生长在有水的平地。

荸荠属于寒性食物,漏配且生长于地下沼泽或水田中,表皮多有细菌、寄生虫(如姜片虫)附着,因此不宜生食过多,并且一定要作好表皮的清洁工作,尤其是对于脾胃虚寒者更要多加注意。

荸荠按球茎所含淀粉量,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水马蹄类型,球茎顶芽尖,脐平,富含淀粉,肉质亩搜粗,适于熟食或提取淀粉用,如苏荠及高邮荸荠等。另一种为红马蹄类型:球茎顶芽钝,脐凹,含水分多,淀粉较少,肉质甜而细嫩,桂林马蹄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荸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