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禄山的死亡背后有什么鲜为人知的内幕?
公元756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建国登基,国号大燕,改元圣武元年,自称雄武皇帝。
由于大燕成立的时间较短,所以并没有对中央集权进行巩固,所以安禄山称帝后,始终面对一个难以走出的困境。
安禄山的困境就在于:如果他不积极培养自己儿子,等他死后,估计就是全家人上刑场的节奏;可如果他积极培养儿子,儿子会不会准备抢班夺权呢?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这是一种最普遍存在的困境。只要皇帝不能改变大佬林立的权力格局,就无法走出这种困境。
在当时历史背景下,一个人爬上皇位,通常结果都是父子猜忌、手足相残。
如果你是军政长官,父子之间容易保持亲密,兄弟也容易保持和睦。
一切是显然的,如果你是军政长官,你不用担心儿子抢你的位置。因为儿子敢抢你位置,就算你无力阻止,皇帝也会替你出头的。
当然了,你老爸是军政长官,你却敢杀你的兄弟抢夺继承权,就算你老爸管不了你,皇帝也会管你啊。
但如果你是皇帝,那么问题马上来了。太子敢抢你的位置,只要你无力阻止,它就合法了。
当然了,亲王只要有能力火并太子、并且逼你退位,谁敢说它不合法呢?李世民不就是明证吗?
如果安禄山只是大唐帝国的军政长官,他不存在这种困境。
如果安禄山只是大唐帝国的军政长官,安庆绪从法理上就不是当地二号人物,而实际上,安庆绪也不可能成为当地二号人物。
如果安禄山没有造反,就敢把自己儿子培养成当二号人物,大唐皇帝怎么可能继续信任他呢?
大唐皇帝让安禄山坐镇一方,拥有巨大的权力,可安禄山却把儿子培养成了当地二号人物,他这是想干什么呢?
在这种背景下,安庆绪与安禄山就不存在任何竞争的关系。
但是安禄山成了大燕皇帝,一切就不同了。
安庆绪是大燕太子,从法理上,安庆绪就是帝国二号人物,而安禄山为了二世三世的传下去,在实际操作时,肯定也会把安庆绪培养成帝国二号人物。
否则,安禄山一闭眼,安庆绪混好了,恐怕也就是一个傀儡的命运,混不好了,就是领着全家上刑场的节奏。
在这种背景下,安庆绪与安禄山就会成竞争对手。
在写两晋南北朝时,我就曾说,爬上皇位的过程,常常是与魔鬼做交易。
因为在当时的背景下,你爬上皇位,父子猜忌和手足相残几乎是无法避免的。从某种意义上,这是一个人爬上皇位的重要代价之一。
在那种时代,皇帝在培养儿子的时候,内心通常是矛盾极了。
在这种背景下,太子、亲王相互牵制的格局,是一种最经典的权力格局。
这种权力格局的弊端显而易见,因为随便放一个人也会发现,在这种政治格局下,手足相残,几乎是难以避免的事。
但是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的皇帝,大多前仆后继的这样玩;当然了,不用问,手足相残、父子火并就是最普遍流行的剧目。
前面的历史,我们不说了,就看看安史之乱前后的相关历史好了。
大燕皇帝安禄山,让太子火并了;儿子上位后,把与他竞争继承权的弟弟灭了。
大燕皇帝史思明,也让儿子火并了;当然了,儿子上位后,也把与他竞争继承权的弟弟灭了。
面对这种事实,我们可以说安禄山、史思明都是禽兽级的人物,所以他们家发生什么灭绝人伦的事也不新鲜。问题是,我们看看唐玄宗、唐肃宗吧。
唐玄宗让儿子抢班夺权了,而且这也是因为唐玄宗知进知退,否则在马嵬兵变那种环境下,唐玄宗一心要保护心爱的女人,突然被失控的军人火并了,也没有什么奇怪的。
唐肃宗呢?因为唐肃宗信任皇后、大太监,所以太子一直活得很憋屈,于是太子一度要火并皇后、大太监,只是被李泌劝止了。
我们必须得知道,皇后、大太监之所以可以一直欺负太子,就是因为有唐肃宗给撑腰,如果太子火并了皇后、大太监,接下来的事呢?自然就是抢班夺权了!
如果唐肃宗识时务,自然啥也好说,如果说唐肃宗不服气,估计也是死路一条。
当然了,即使如此,唐肃宗的太子上位后,马上把与他竞争继承权的越王灭掉了。
大燕皇帝安禄山、史思明之所以会被皇位继承人火并,就是因为皇位继承人实在太没有安全感可言,所以急着抢班夺权。唐玄宗、唐肃宗与继承人的关系,其实也是如此的。
在皇权政治下,为了突出皇权的神圣与神秘,很少会详细分析皇帝构建权力格局的种种现实盘算。
在这种背景下,皇帝纵容宦官、女人干政;分封诸王;有意无意地想废长立幼、或是让太子毫无安全感,自然是愚蠢的行为,因为按大道理说,这就是为政者的大忌啊。
问题是,在特定的时代环境下,皇帝换了一个又一个,却都是这样玩。
从这层意义,皇帝许多看似愚蠢的行为,其实都是端不上台面的政治权术。
关键是,围绕皇权的布局,不论怎么做,好像也没有万全之策。因为围绕皇权博弈的利益太大、牵涉的人太多,尤其是在豪门贵族、军阀集团、官僚集团势力巨大的背景下,不论皇帝怎么布局,也很难避免帝国出现各种危机。
安禄山、史思明折腾了半天,不要说堵住来自其他地方的漏洞了,就是连来自亲儿子的漏洞都无法堵住。
史思明的儿子不想担负杀父弑君的罪名,所以希望手下在控制史思明时,留史思明一命。
问题是,他的手下感觉斩草不锄根,那会春风吹又生的。万一史思明复辟,他们肯定是一点希望也没有了,于是他们选择杀掉史思明。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如果安禄山不被儿子火并,历史会有什么了不起的改变吗?估计是不会的。
第一、安禄山当时病的快死了。安庆绪不火并他,他也活不了几天了。
第二、安禄山到底是怎么死的,这个其实是云遮雾罩的。因为让安庆绪一伙去说,安禄山肯定是正常死亡的,安庆绪也是正常上位的。
事实上,按安庆绪一伙的说法,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安禄山病情加重,自知不久于人世,于是就传位于安庆绪;不久安禄山就死了。
这是不是事情的真相,我们很难知道,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安庆绪成了大燕太宗文皇帝,谁也不能言辞凿凿地说,安禄山是被安庆绪谋杀的。
就如大宋太祖皇帝是如何死的?史书只能说,有一种传闻,是被太宗皇帝用斧子砍死的。但是,这只能当成一种传闻。
这就好像,康熙是怎么死的?史书只能说,有一种传闻,那就是雍正火并的。
雍正活着的时候,就有这种传闻,雍正听到这种传闻时,那是差点发狂了,因为天地良心啊,怎么有人会给我编排这种耸人听闻的罪行呢?
但是很不幸,安庆绪失败了,所以写在史书上,安禄山自然是被安庆绪火并的。
史思明篡位时,给大燕皇帝安庆绪定的主要罪名就是弑父上位。而大唐帝国说到安禄山之死时,自然也会采用这种说法,总而言之,苍天有眼啊!禽兽的父亲,就会生出禽兽的儿子。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安禄山不死,历史会有了不起的变化吗?估计也不会。
安禄山不死,面对大唐帝国的打击,估计也会发生分裂,毕竟主战主降之争无法避免。
安庆绪作为弱势皇帝,自然难以控制史思明,安禄山活着,是不是一定能控制史思明呢?实在难说的很,毕竟史思明与安禄山从前就是战友,而且叛乱开始后,史思明又一直独当一面的存在,安禄山显然缺乏牢牢控制史思明的能力。
后来在大唐政府的强有力打击下,史思明作为投降派的领衔人物,会让他的独立性进一步加强。
从这层意义上,就算安禄山活着,只要他被大唐帝国打得退守邺城,恐怕也难以控制坐镇范阳的史思明。
关键是,在当时大家都想跳下贼船的背景下,史思明领衔投降,自然会形成强大的力量,安禄山也很难控制他的。
在这种背景下,就算安禄山、史思明后来联手(就如安庆绪后来和史思明联手),也无非是三种结果。
第一种结果,安禄山被史思明兼并。
第二种结果,史思明的力量被安禄山兼并。
第三种结果,安禄山、史思明联手控制河北。
无论出现哪一种结果,无非还是他们以河北为基地,继续与大唐帝国对抗。
与大唐帝国对抗的结果,估计也是折腾几年,然后被大唐帝国灭掉。
毕竟所谓的大燕帝国,与大唐帝国的实力相去太远;而且战争进行到此时,叛军占据先手的机会完全丧失了。
如果说有什么不同,无非是安禄山不死,而且能控制史思明。到那个时候,人们谈及这段历史时,肯定不叫它安史之乱,而叫它安禄山之乱了。
二、安禄山怎么死的
安禄山被自己的儿子和部下合谋杀死。
安禄山自范阳起兵后,身体越来越胖,病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当了皇帝后,由于饮酒及纵欲过度,眼睛也得了病,慢慢的什么也看不清了。后来身上又长了毒疮,疼得他每日焦躁不安,脾气越来越暴躁,经常无端的把左右侍从鞭打一顿已缓解他自己的疼痛。
他称帝后,常居深宫,诸将很少能面见他议事,都通过严庄转达,严庄虽受亲重,也时而遭安禄山鞭挞,宦官李猪儿常为安禄山穿衣解带,服侍左右,挨打最多,怨气也大。
安禄山的长子叫安庆宗,原来在长安做官,安禄山起兵后,被唐玄宗杀了,二儿子安庆绪,跟随安禄山起兵打仗,骑马射箭样样精通,深得安禄山的喜爱。
可是不久,安禄山又娶了一个妃子段氏,生了一子叫庆恩,安禄山宠爱段氏自然就把对安庆绪的喜爱转移到庆恩身上,安庆绪本以为长兄已死,等安禄山一命归天,自己就可以登上皇帝宝座了,可是眼见安禄山把宠爱转移到庆恩身上,不禁嫉恨交加。安庆绪时常担心被废,严庄也恐怕宫中事变于己不利,于是,严庄与安庆绪、李猪儿串通一气,谋害安禄山。
安禄山长得痴肥,眼盲后,长期靠心腹小宦官为其穿衣。因其宠爱幼子,二子安庆绪见安禄山对自己不加宠幸,心中怨愤,命令安禄山宠幸的宦官李猪儿在替他穿衣时,以刀刺其腹而死。
李猪儿挥起大刀砍安禄山的腹部。安禄山双目失明,床头经常挂着一把刀,等他发觉刺客时已经难得起身,床头上的刀又拿不到手,只是摇着帐幔大喊道:“这人是我的家贼呀!”喊罢就断气了。于是在床下挖了一个好几尺深的洞穴,用毛毯包着安禄山的尸体埋了。全无哭丧之类的安葬礼仪。
扩展资料
安禄山死后,与史思明等被河朔旧将与士卒奉为圣人。安禄山部将田承嗣投降唐廷,送史朝义母亲及妻子予朝廷,唐朝封为魏博节度使,为了安定北方人心,他为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史朝义四人立祠,号为“四圣”。
773年,田承嗣向朝廷要求拜相,唐代宗派内侍孙知古要求他毁了“安史四圣”的祠堂,田承嗣乃毁之,唐廷为褒奖他,授其同平章事。 到唐穆宗长庆年间,河朔旧将与士卒称呼安禄山、史思明为二圣,时任卢龙节度使张弘靖为改变这种风气,下令扒开安禄山的墓并毁其棺,引起河朔旧将与士卒的不悦。
安禄山自称为“光明之神”的化身,并亲自主持粟特人聚落中群胡的祆教祭祀活动,使自己成为胡族百姓的宗教领袖。他利用宗教的力量来团聚辖境内外粟特胡众,利用“光明之神”的身份来号召民众。大量蕃兵胡将追随安禄山起兵反叛,不能不考虑“光明之神”感召的精神力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禄山 (唐朝历史人物)
三、安禄山作为唐朝一代名人,真的是因为肥胖引起的死亡吗?
在中国古代的时候,每个朝代的建立和巩固发展都是不容易的,即便是在唐朝,也面临着很多的威胁,有边境的安全问题,特别是在安史之乱,更是给了唐朝重创,唐朝自此不再恢复往日的繁荣和强盛。唐朝有很多有名的胖子,安禄山就是其中之一。安禄山作为安史之乱的主要人物,攻下洛阳后,他也没有享受过多长的好日子。安禄山本人十分肥胖,再加上自己本身也有一些疾病,但是他不是因为肥胖而死的,而是被自己的儿子安庆绪和严庄等人谋杀的。
一、安禄山成为大燕君主
安禄山是一个胡人,从小家境并不是很好,后来因为自己的勇敢和谋略渐渐得到关注,也进而得到了唐玄宗的重视。安禄山是一个阴险狡诈的人,他以讨伐奸臣杨国忠为名,发动起义,刚开始势如破竹,很快就占领了洛阳。他在洛阳称帝,整天纸醉金迷,不务正业,还喝了很多的酒,导致他的身体越来越肥胖,他的眼疾也更加严重,几乎失明,由于不健康的作息和饮食也带来很多的疾病。
二、安禄山之死
因为身体的缘故,再加上本人的性格就比较暴躁,当了君主之后,安禄山就更加暴虐。他对身边的侍从还有谋士等都拳打脚踢,只要稍微不顺眼就大发雷霆,很多人敢怒不敢言。安庆绪的大哥在长安死后,他本该理所当然地继承安禄山的位置,然而安禄山此时和宠妃已经有了一个儿子,安庆绪受到了威胁,于是就下定决心杀了安禄山。
严庄和安禄山身边的宦官深受安禄山的迫害,感觉自己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就配合安庆绪,在半夜的时候,他们手持利刃,把安禄山的枕边的剑拿走,刺死安禄山。安禄山由于没有反击的机会,就这样死在了自己儿子的手中。
四、发动安史之乱的安禄山,为何轻易就被儿子给杀了?
关于安禄山的死因,一般认为是他儿子安庆绪谋夺帝位,将其杀死。但是,根据新旧唐书记载的事实考证,安禄山的死因却有不同之处,安禄山并不是直接死于安庆绪之手。或者说,主谋并不是安庆绪,他最多算个帮凶,默许了这个事情的发生。
《旧唐书》记载:“庆绪,禄山之第二子也,母康氏,禄山糟糠之妻。庆绪善骑射,禄山偏爱之,未二十,拜鸿胪卿,兼广阳太守。初名仁执,玄宗赐名庆绪,为禄山都知兵马使。”
由此可知,安庆绪是安禄山嫡出的刺字,因为善骑射而深得安禄山的欢心,补单早早地授了官职,打仗时安禄山也一定会带上他。而安庆绪对父亲也很尽心,安禄山带领河东军征讨契丹时,路遇大雨,随行的奚族河东军也突然反叛,情况十分危急,“庆绪、孙孝哲掖出之,夜走平卢,部将史定方以兵鏖战,虏围方解。”由此推之,安禄山与安庆绪的父子感情应当是深厚的。
新旧唐书明晰地记载着安禄山死时的情景。《旧唐书》云:“庆绪立于户外,(严)庄持刀领着李猪儿同入禄山帐内,猪儿以大刀斫其腹。禄山眼无所见,床头常有一刀,及觉难作,扪床头不得,但撼幄帐大呼曰:‘是吾家贼!’腹肠已数斗流在床上,言讫气绝,”新唐书对这一情景的猫叔更为清晰细致一些,但也没有出入之处,整个行动是由三个人合伙完成的;主谋严庄、凶手李猪儿,后面跟着安庆绪。
主谋严庄,是安史之乱的主谋之一,初为安禄山的掌薄,安禄山建立燕国后任御史大夫。那么严庄为什么要杀安禄山呢?这主要是因为安禄山因为有病,所以性格暴躁,一旦病发难受,就发狂,严庄经常被打。《旧唐书》里说:“严庄亦被捶挞,庄乃夜谋之。”
当安禄山被李光弼大败于嘉山,潼关严防死守攻不下的时候,急躁的安禄山与严庄的隔阂日益加深,当时的情形,安禄山与高尚。严庄等人几乎要翻脸,后来还是田乾从潼关归来,进行了一番有效劝说,才使得二人重归于好。
虽然两个人翻脸又和好,但并不代表严庄心里就没有了怨恨。在此种怨恨的心理之下,严庄开始了谋反活动,他先是劝说安庆绪大义灭亲,又劝说李猪儿“不行大事,死无日”。而在最后杀死安禄山的时候,也是严庄捉刀与李猪儿一起进帐内的。至于李猪儿,是个可怜人,他很小的时候就被安禄山阉割了做他的童仆,十分得安禄山的信任,好端端的做个仆人也要被阉割,自然心里也是怨恨的。
至于安庆绪,这个人其实在整个事件中,只是默许者,他并没有多么强烈的杀父主观意愿,也没有杀死父亲取而代之的政治头脑:“(严庄)私语庆绪曰:‘君闻大义灭亲乎?自古固有不得已而为之者’。庆绪阴晓曰:‘唯唯’。”对于这件事情的态度,安庆绪只用了两个字来表态:“唯唯”,“唯唯”就是“唯唯诺诺”的意思,是只对严庄的提议表示了默认的态度罢了。
待安庆绪登上帝位后,“严庄、高尚立为伪主,庆绪素诺如,言词无序,庄恐众不服,不令见人,庄为伪御史大夫、冯栩郡王,以专政。”这段话说明了安庆绪确实是有勇无谋之人,在杀害安禄山这个重大决策面前,安庆绪所表现出来的懦弱和无能,正好被善于计谋的严庄和李猪儿所利用。
安禄山的造反团队本身就不是一个很团结的集团,大家造反本身就是铤而走险,而当时潼关迟迟没有攻陷,形势对集团而言十分不利,内部矛盾自然丛生。一个没有多少凝聚力的造反团队,干掉安禄山换个首领也是大家能够接受的,毕竟造反这个事情,九死一生,如果为了安禄山之死再来一场内乱,必然会导致整个事业的分崩离析,死得就更快了。
整个事件中,关键人物就严庄和李猪儿,一个善于计谋,一个是安禄山身边最近最信任的人,要干掉安禄山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困难。
五、安禄山是兵败自杀还是另有死因?
安禄山不是自杀,是被他的养子李猪儿所杀。
为子所弑
安禄山由于身体肥胖,长年长疮疖,到起兵叛乱之后视力渐渐模糊,这时完全失明。加上全身长满块状毒疮。
至德二年(757年)正月初一,安禄山接受臣子们朝拜,疮痛发作就中途结束了。他由于病痛更加暴躁烦乱,动辄使用刑罚,连身为谋主的大臣严庄也遭鞭棍抽打,严庄于是日(一说正月初五 )夜伺机干掉安禄山。他让安庆绪站在门外,自己握着刀带着阉人李猪儿一起走进安禄山的营帐,李猪儿挥起大刀砍安禄山的腹部。
安禄山双目失明,床头经常挂着一把刀,等他发觉刺客时已经难得起身,床头上的刀又拿不到手,只是摇着帐幔大喊道:“这人是我的家贼呀!”喊罢就断气了。于是在床下挖了一个好几尺深的洞穴,用毛毯包着安禄山的尸体埋了。全无哭丧之类的安葬礼仪。严庄立即向外宣告,说是安禄山传位给晋王安庆绪,尊称安禄山为太上皇。安庆绪淫乐宴饮没有节制,把严庄喊为兄长,事无大小都要征求他的意见。
当初,李猪儿离开契丹部落,十几岁开始伺候安禄山,很聪明。安禄山用刀把他的生殖器全部割掉,鲜血流了好几升,昏死过去,安禄山用火灰敷住他的伤口,过了整整一天才苏醒过来。李猪儿由于成了阉人,安禄山很宠爱他,最受信任和重用。安禄山肚子大,每次穿衣系带,需要三四个人帮忙,两个人抬起肚子,李猪儿用头顶住,才拿来裙裤腰带穿系上。唐玄宗宠信安禄山,赐他到华清宫温泉洗澡,都允许李猪儿等人进去帮忙脱穿衣服。然而最终杀死他的,正是这个李猪儿。
后史思明杀安庆绪后即大燕帝位,补谥安禄山为光烈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