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有哪些人?

1955年开国上将以姓氏笔划为序,排名不分先后,名单如下:

1、王平;

2、王震;

3、王宏坤;

4、王建安;

5、王新亭;

6、韦国清;

7、乌兰夫;

8、邓华;

9、叶飞;

10、甘泗淇;

11、吕正操;前兄

12、朱良才;

13、刘震;

14、刘亚楼;

15、许世友;

16、苏振华;

17、李达;

18、李涛;

19、李天佑;

20、李志民;

21、李克农;

22、李聚奎;

23、杨勇;

24、杨至成;

25、杨成武;

26、杨得志;

27、宋任穷;

28、宋时轮;

29、张宗逊;

30、张爱萍;

31、陈士榘;

32、陈再道;

33、陈伯钧;

34、陈明仁;

35、陈奇涵;

36、陈锡联;

37、周桓;

38、周士第;

39、周纯全;

40、赵尔陆;

41、洪学智;

42、钟期光;

43、贺炳炎;

44、郭天民;

45、唐亮;

46、陶峙岳;

47、萧华;

48、萧克;

49、阎红彦;

50、傅钟;

51、傅秋涛;

52、韩先楚;

53、董其武;

54、彭绍辉;

55、赖传珠

这五十五名上将级别为:

一、正兵团级33名。

张宗逊、宋任穷、赵尔陆、萧克、王震、许世友、刘亚楼、邓华、杨得志、王宏坤、李克农、李达、杨成武、李涛(瑶族)、萧华、甘泗淇、赖传珠、陈奇涵、宋时轮、苏振华、陈锡联、陈士榘、王新亭、谢富治、李志民、黄永胜、朱良才、杨勇、傅钟、周士第、陶峙岳、董其武、陈明仁。

二、副兵团级19名。

周纯全、陈再道、彭绍辉、陈伯钧、张爱萍、傅秋涛、韩慧森袭先楚、唐亮、洪学智、叶飞、周桓、李天佑、刘震、杨至成(侗族)、王平、钟期光、郭天民、韦春局国清(壮族)、吕正操。

四、准兵团级1名。

贺炳炎。

五、无军队级别者2名。

乌兰夫(蒙古族)、阎红彦。

扩展资料

解放前后,解放军干部和全国党政干部一样,较长时间实行供给制,没有工资,个人的吃穿用由公家全包,经济情况略有好转的地区,按照任职情况给予数量微薄的津贴,以补零用。

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地方和军队干部,才根据每个人参加革命工作的年限、历史贡献、所任职务等综合因素,评定了级别,干部按级别享受工资津贴和其他物质待遇。

开国上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55位将领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代表红军、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有杰出贡献的将领。

1956年和1958年,又有两位高级将领先后被授予上将军衔。这57位将军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过重大贡献,因此被人们称之为“开国上将”。

1956年授予王建安上将军衔。

1958年授予李聚奎上将军衔。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开国上将;人民网-开国上将纪念馆

开国57个上将里谁最年轻

最年轻的是肖华,出生于1916年。

肖华(1916年1月21日~1985年8月12日),男,又名肖以尊,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潋江镇肖屋村客家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解放军的优秀政治工作者。参加过土地革命战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空军政委、总政治部副主任、总干部部部长、总政治部主任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同时获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扩展资料:

肖华的主要事迹

长征途中的年轻首长

长征途中,新战士吴宗汉去给肖华当警卫员,第一次见面时,由于胆小不敢抬头。肖华问:“多大了?”“二十。”“嘿!比我还大一岁咧!”吴宗汉抬头一看,眼前的首长果然年轻,不禁心想:他这么小就当首长啦!

1928年冬天,肖华参加了兴国暴动。他把红军便衣队引进城,带着几个伙伴用木炭在全城反动分子家的门上画了标记,暴动队伍按记号把反动分子一网打尽。

长征路上,肖华再次吹起了心爱的铜号。1935年1月,“少共国际师”北渡乌江,为主力北上开路。突然,红军号手中弹,冲锋号声然而止,三架竹筏已逼近北岸。师政委肖华迅速拾起铜号,嘹亮的号音立刻响彻乌江两岸。

抗日战场的娃娃司令

1938年8月,肖华任八路军东进抗日推进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率部挺进冀鲁边。冀鲁边北邻天津,南靠济南,均驻有日寇重兵。国民党山东省主席沈鸿烈和河北省主席鹿钟麟,均对冀鲁边虎势眈眈。为站住脚跟,肖华决拍举定采取“和沈打鹿”的策略。

肖华胸有成竹,不见“长官”见群众,进城后立即散发《给惠民各界慰问信》,进医院慰问伤兵,到学校讲演,“娃娃司令”的风采令惠民各界倾倒。沈鸿烈慌忙安排会见,一番唇枪舌战后,达成了抗日协议。沈鸿烈也不得不对肖华连称钦佩。

鹿钟麟见势不妙,收买民团孙仲文进攻肖华。肖华把握战机,沉着应战,盐山一仗定乾坤,将其痛歼,斩断了鹿钟麟深向边区的魔爪。边区的其他民团和草莽,无不望风归附。一年后,肖华麾下的抗战武装达2万多人,建立了纵横15个县的抗日根据地。

东北解放战场屡袭明碧败杜聿明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第二个月,肖华率4个师经海路抢占辽东半岛,任辽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1946年四五月,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指挥5个师,向驻守本溪的肖华部队进攻。肖华放弃本溪,收拢兵力,在鞍山反戈一击,歼敌一八四师主力,迫使其师长潘朔手下2700余人起义。毛主席致电肖华称赞:“鞍山战斗打得好!”

同年10月,杜聿明集中8个师,再次同肖华较量,肖华选择杜聿明起家的老本,号称“千里驹”的整编二十五师开刀,主动放弃安东城,诱敌孤军冒进,设伏新开岭,将敌二十五师一举全歼,俘虏敌师长以下5800余人。首创东北民主联军一次歼敌一个整师的先例。连续败在“娃娃司令”肖华手下的杜聿明气得以头撞墙。

重见天日

肖华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失踪”了七年,终于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

1974年9月,在庆祝建国25周年前夕,中央派人将出席天安门国庆观礼的人员名单送毛主席审定。毛主席仔细看了一遍名单,什么话也没说,退了回去。过了几天,经修改的名单又送到主席面前,主席看后又退了回去,依然什么话也没说。9月29日,第三次将名单送来后,毛主席看了半天,拿起笔,亲槐迹手添上了肖华、刘志坚两个人的名字。

国庆节那天,“失踪”了七年的肖华又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听说肖华出狱了,年近90的朱德让康克清打电话,说想见肖华。肖华夫妇来到朱德家,朱老总一手拉一个看了又看,连连说,“回来了就好。”朱德指着满屋子的书说:肖华啊,你被抄了家,什么都没有了,你平时爱学习,就把这些书拉走吧。肖华说不出话,使劲摇了摇头,落下了眼泪。

1977年4月,粉碎“四人帮”不久,中央任命肖华为兰州军区第一政委并兼任甘肃省委书记。肖华在大西北一干就是七年,为那里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建立了不朽的业绩。1983年6月,肖华当选为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为了适应新的工作,他写了一首自勉的诗:“南征北战,饱尝风霜。青春献给民族解放,壮年织进祖国锦绣新装。老骥奋发,雄心激荡。四化征程搏风击浪,余辉焕发同样是满天霞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开国上将

57位开国上将排名是怎样的?

57位开国上将

1955年中国开国上将排名(官方)

萧 克 李 达 张宗逊 李克农 王 震 许世友 邓 华 彭绍辉 张爱萍 杨成武 韩先

楚 李 涛 傅 秋涛 王 平 吕正操 傅 钟 萧 华 甘泗淇 宋任哪芹穷 赖传珠 洪学智

周士第 郭天民 周纯全 杨 至诚 陈再道 陈奇涵 王宏坤 苏振华 刘亚楼 刘 震

陈锡联 韦国清 陈士榘 陈伯钧 锺期光 宋时轮 朱良才 董其武 唐 亮 叶 飞

杨得志 王新亭 黄永胜 李天佑册拍 陈明仁 贺炳炎 阎红彦 谢富治 陶峙岳 乌兰

夫 周 桓 杨 勇 李志民 赵尔陆

57位开国上将

贺炳炎(1913—1960) 李克农(1899—1962) 甘泗淇(1903—1964) 刘亚楼(1910—1965)

赖传珠(1910—1965) 赵尔陆(1905—1967) 杨至成(1903—1967) 阎红彦(1909—1967)

郭天民(1905—1970) 李天佑(1914—1970) 李 涛(1905—1970) 谢富治(1909—1972)

陈伯钧(1910—1974) 陈明仁(1903—1974) 彭绍辉(1906—1978) 苏振华(1912—1979)

周士第(1900—1979)

邓 华(1910—1980) 王建安(1907—1980) 陈奇涵(1897—1981) 傅秋涛(1907—1981)

杨 勇(1912—1983) 黄永胜(1910—1983) 王新亭(1908—1984) 周纯全(1905—1985)

肖 华(1916—1985) 许世友(1906—1985) 韩先楚(1913—1986) 唐 亮(1910—1986)

李志民(1906—1987) 乌兰夫(1906—1988) 陶峙岳(1892—1988) 朱良才(1900—1989)

董其武(1899—1989) 韦国清(1913—1989) 傅 钟(1900—1989)

钟期光(1909—1991) 宋时轮(1907—1991) 刘 震(1915—1992) 王 震(1908—1993)

陈再道州缓羡(1908—1993) 李 达(1905—1993) 王宏坤(1909—1993) 周 恒(1909—1993)

杨得志(1911—1994) 李聚奎(1904—1995) 陈士榘(1909—1995) 王 平(1907—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