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遇棣花古镇
文/兰雪
打开禁锢已久的心门
和一群有趣的灵魂结伴
为了心中觊觎很久的美好
向着心中的诗意和远方进军
想象的大门
在棣花古镇
如花般悄悄打开
美丽、轻松、欣慰
走进宋金街
领略古朴素雅的陕南风情
品尝香味扑鼻的陕南小吃
那茶肆、菜馆、客栈、酒坊、辣子坊
无不浸润着 历史的厚重
二郎庙诉说着宋金的过往
棣花往事,激荡人心
穿越金戈铁马的宋金战场
战旗猎猎,硝烟弥漫
岳家军的喊杀声还在耳边回荡
风云变幻,硝烟远去
成败、荣辱、聚散
全定格在古朴祥和的棣花古镇
走进平凹的故居
感受乡土书香的浓郁
那《秦腔》、那《丑石》、那《高兴》
都在棣花找到了影子
清风古街,一个长满故事的地方
棣花的百姓住在故事里
棣花的石头住在故事里
棣花的泉水住在故事里
蓦然回首
来往的过客
连同此时的我
一起走进贾平凹的小说里
白鹿原影视城、贾平凹家乡采风之旅(图文)
5月26日早上六点,县作协一行十几人从镇平出发,参观白鹿原影视基地和文学大师贾平凹家乡棣花古镇,寻觅大师足迹。
同行的有邵军、孙宗信、陈志国、牛永华、郭诚志、李若雨、魏玉珍、涅阳三水等老师。这是一次文化采风之旅,也是一次学习和交流之旅。
一路上,在孙主席的主持下,大家先是一一做了自我介绍并表演了小节目。老师们有的朗诵着自己写的诗,有的讲述着历史故事,有的则拿着手机读着关于文字的笑话,小朋友们也参与其中背诵着古诗。和文人同行,从小节目中、从大家的言语中,就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车内欢声笑语,气氛活跃。
途中,我们被秦岭的美景所吸引,望着窗外巍峨的青山,听着作家们讲述有关三秦的历史故事,潺潺丹江水从脚下流过,脑海中闪现着秦朝统一六国的战争画面。
同伴若雨指着半山腰的一个个大小山洞说,那是战乱时有钱人为了躲避战争而建。
魏玉珍老师在读自己写的诗
涅阳三水在读笑话
邵军主席讲话并读自己的诗《樱桃红了》
牛永华老师在朗诵《我允许》
陈志国老师在讲故事
领略完秦岭风光,路过棣花古镇,首站参观白鹿原影视城。
白鹿原影视城位于西安市蓝田县境内,是陕西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以小说《白鹿原》和同名电影为文化载体,通过建设明清关中古城镇、老乡村展示关中建筑、历史、宗法文化和居住、饮食、曲艺等民俗,形成集影视拍摄、精彩表演、文化创意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主题园区。
快12点时,我们在离白鹿原影视基地不远的路边吃了顿便饭。天公不作美,刚吃过饭就下起了小雨,气温也降低了很多。到了影视城,部分没带伞的同志,购置了雨伞和雨衣。
小雨中,在导游的引领下,大家参观了三处景点。
一是参观还原的陈忠实先生的旧居,即他当年的创作场景。
陈忠实先生生于1942年,74岁去世。他出生于西安市东郊的西蒋村,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白鹿原》,后拍摄为电影和电视剧。
为了再现当年创作场景,旅游开发公司经与陈老协调,在影视基地还原了他的老宅。
老宅简介
宅院门口留影
还原陈忠实创作的宅院
二是《白鹿原》的拍摄地。
拍摄地位于影视城的最高处,是张艺谋团队设计建成的明清关中古镇,具有关中民宿风格的建筑群,是《二虎守长安》等电影电视剧的主要拍摄地。主要建筑:祠堂、戏楼、关中广场等。其中,村内的祠堂和戏楼,是按照原型一砖一瓦搬过来的。
祠堂
戏楼
鹿家
典型的关中民居。
鹿家院内,作家们被院内的仿真特色菜所吸引
传说中的摔碗酒
全体合影
第三部分是参观田小娥的窑洞。由于天冷,怕感冒,我便顺着来路返回车上,没去参观。
返回中的风景
3.棣花古镇
国家4A级景区商於古道棣花古镇以棠棣花得名,是六百里商於古道上最著名的驿站,也是曾经最重要的政治、文化和商贸重镇。
这里有和贾平凹老师老家相连的宋金街,有贾老师小说《秦腔》的故事发生地而得名的“清风街”,有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的人途中换马、休息、住宿的棣花驿,有八百多年历史的二郎庙和千亩荷塘等景点。
高速公路和312横穿棣花古镇。近年来,小镇也因贾平凹而名声鹊起。
由于天气原因,当天的参观量不是太大。除了我们这个团体外,仍有游客穿梭在古镇的大街小巷。
贾平凹先生是一位从农村走出去的作家,他的作品语言真挚质朴,没有华里的词藻做修饰,读起来意味深刻,耐人寻味。在前一周,我就专门读了他的部分作品,先是从书中了解一下他的家乡,想看一看他说的一草一木到底是怎样。
也许是基于同样的贫民出身和对文学的爱好及对这位文学大师的敬仰之情吧,参观贾先生的旧居便成了这次采风的最想去的地方。
汽车从棣花镇的高速路口下车,直接驶入古镇的小广场。顾不着欣赏小镇的美景,也顾不住感悟古镇文化之厚重,先奔向向往已久的贾平凹先生老宅。经打听,顺着宋金街往南,穿过景区大厅左转,走一小段路再右转就到了。
看到指示牌才知道,贾平凹的老家并不是我所想象的在四处都是庄稼地的小山村里,而是在一个小镇的土丘上。
看到“贾平凹老宅”几个字时,内心有些小激动。便加快步伐,顺着水泥楼梯,登上了去他家的去路。
到了丘顶,首先展现在眼前的是贾平凹先生的文学艺术馆,分三部分。每一部分都有不同的主题,分别陈列在三间不同的民房建筑内。
第一部分,也就是迎门而建的三间起脊房屋内展出的是有关他的影视资料和他的摄影作品,当时的大屏幕上正播放着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董卿采访贾先生的影视资料。这个视频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过,贾先生一口陕西乡音,特别是那句“普通话是普通人说的”,诙谐幽默,引得观众哈哈大笑。
第二部分的民居里展示的贾先生创作之路和他历年来的文学作品。站在大师的展览前,认真读着他每一阶段的文字介绍,端详他的每一张照片,想象着大师在创作的背后,有着怎样对家乡的这片眷恋之情。
展览中展示了大师身穿灰色大衣,回到家乡拍摄的一组照片,风度翩翩。
那刻我在想,回头也给父亲买一套这样的大衣穿。
展柜里陈列的全是他写的书
室内放着用他的照片,猛地一看跟真人一样,我们纷纷和他合影留念。
第三部分的建筑坐北面南,内展出的是大师的书画作品。以前光知道他是位文学家,没想到他还写字画画。看来,文人的爱好大都相同,除了这些就是喜欢旅游,摄影吧!
先生的书法、绘画和诗词,没有师从,没有严格的章法和韵脚格律,都是心中可意会不可言传时的信手涂鸦。
贾平凹先生的部分书画作品。
穿过文学艺术馆西边的楼门出去,便到了贾先生的家。
他家坐北面南,东西约16米,南北约15米,门口是一片空地,种了些时令蔬菜。大师家院子的西北角种着一棵梨树,拇指大的青梨挂满了枝头,莫非是这棵梨树和大师的成名有关?我便开玩笑的对同伴们说:赶紧回家在院里栽上梨树吧!
梨树
树下的石桌子
好大一棵“玻璃翠”
墙角的花儿
孙宗信主席在院里留影
其实这座院落和大都平常人家的院落一样,不一样的或许就是地方大一些,院子宽敞一些。一进主房,便闻到了一种木头的香味,同伴说那是檀香。条几上放着先生父母的遗像,那位慈祥的、瘦瘦的老人便是贾先生的母亲,也就是斯琴高娃口中读的贾先生那位已经去世的母亲。
主房东侧朝西的小屋内,售有贾先生的文学作品。翻开,在扉页上有他的亲笔签名和寄语。
他家宅院没什么特殊之处,要说有不同的地方,其实是他家的楼门。楼门大约两米五来宽,起有脊,进门离门大约有两米的地方设有一道木刻的屏风,进入院内需要从两边走。
刚到他家门口,大家一眼看到了门的方向是与众不同的,它朝东南方向稍有倾斜。我们在猜测,莫非这扇斜着的门是专门对向而扭的吗?大师的才气和他的成名难道与这扇斜斜的楼门有关?
我在贾平凹先生家门前留影
随后一行在旅行社张总的带领下,去了刘高兴家。刘高兴原名刘书征,是贾平凹小说《高兴》中的人物原型,他也因此而小有名气。
刘高兴是位复原军人,是贾平凹的发小,在家务农,曾在西安市以捡拾垃圾为生。出名后回到老家棣花镇,开了小旅馆,并出了书。
刘高兴家大门禁闭,门上有他的电话。拨通电话后得知在家休息,同行作家到了他家见了高兴,并买了他的书。书,50元,牛老师买了一本。
大伙儿在门口等刘高兴开门
孙总惠老师与刘高兴
牛永华老师和刘高兴
过了刘高兴家,我们顺着小路而下,映入眼帘的千亩荷塘。这个季节的荷叶碧绿一片,远山近水相映。
接着在古街转了一圈
桥上留影。
期间,诚志指着远山近水跟我们讲起了风水。他说,你们看,贾老师家的村子正对着这片荷塘,荷塘对面又是群山环抱。这应该是他成名的原因吧!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一看,贾平凹家和刘高兴家正好在一条线上。对着的就是山水。
我说,那村子那么多人,为啥只有他出名了呢?诚志不假思索的说,那还有他家的祖坟,还有祖上积的德,因素很多呢!
中国人是很看重风水的,更看重的是祖上所积的德和他本人的德行。我不懂风水,但诚志的一番话看来有几分道理。是呀,一个“德”字,包含了多少人生的精髓。除此之外,贾平凹先生的刻苦努力和坚持拼搏的精神,以及他的生活经历和积累,也是他能在文学界有所成就的原因吧!
郭诚志
古道上,笑谈中,蒙蒙细雨下,结束了一天的探访之旅,虽有疲惫,离开时仍觉意犹未尽!我在想,这次同行的人中,会不会也会产生一位像贾平凹一样的大作家呢?玩笑中我提醒大伙说,老家的旧房子千万别卖,说不定哪天也成了一个景点呢!
回来后,县作协周鹏祯副秘书长作诗如下:
周 鹏 桢
白鹿原生影视城,
规模巨大有名声 。
宏观有致合神韵,
一部名文四野惊。
戊戌年丁巳月戊午日
周 鹏 桢
金宋交兵史迹存,
千年秦岭有遗民 。
逶迤古建成新景,
水秀山灵出异人 。
古韵乡风年少事,
平凹高兴自传神 。
文星降临棣花镇,
我辈游人步后尘 。
戊戌年丁巳月戊午日亥时
贾平凹住哪里?158913722961
作家贾平凹先生的老房子,就在棣花古镇里面。停了车,进了景区,顺着这牌子,就可以找到“平凹老宅”,英文名“Pingwa' Old Home”。
棣花古镇的介绍
棣花古镇位于丹江旁的商洛市丹凤县,早年因盛产棣棠花而得名,唐代诗人白居易三过棣花曾留有“遥闻旅宿梦兄弟,应为邮亭名棣华”的名句。在小说《秦腔》中,著名作家贾平凹把棣花镇的风土人情和山水景色写进了书里,吸引各地的“粉丝”纷至沓来。1棣花古镇忒色有宋金议和厅、有宋金桥。漫步宋金边城,宋金文化交融,感受塞上风情,见证兵戎相争的历史。清风老街,原棣花老街,白居易借诗吟咏“棠棣之华”,贾平凹小说《秦腔》原型。
棣花古镇
去这个地方,纯粹是因为广告的作用。都市快报里几乎天天推荐去这里拍古装照,于是就去了。去了后觉得,这是一个好地方,就是开发配套有些落后。
后来慢慢的发展成为一个镇。
到了地方才知道,这个古镇是宋金边城。金国当年打到了这个地方,宋金两国在此签订协议,确立两国边界。呜呼哀哉,宋国可真是窝囊,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让一个落后的小国欺负成什么样子了。
这个小小的地方容纳了许多有名气的东西。
从前面进入古村,是宋金桥,过了宋金桥,来到宋金街。
顺便说一句,这里房屋两侧的天窗,都是镶嵌着“吉”字型的框架,如同上图简介中最上面的两个符号。
在宋金街头东边,是贾凹娃文学艺术馆。建筑比较高,走上台阶进入,里面是一个小院子,贾凹娃老师以前在此居住过。
名人的贡献有多么大,直接可以带动一片地方的经济发展。
小院子环境真不错,有小小一方土地,现在种植的花草,有一口小水井,如果是居住,真的是一处理想的地方。这里罗列有贾老师的所有著作,以及根据著作改编成的影视作品。
宋金街两侧是卖小吃的。过了这条街,来到魁星楼。
魁星楼的南边是二郎庙。据《宋史·高宗本纪》载:南宋初,金兵大肆侵犯中原,宰相秦桧怂恿高宗向金人求和,绍兴十二年(1142年)南宋向金称臣。“两国疆界东以淮水中流,西以大散关(在宝鸡境内)为界,南宋割唐、邓二州(在河南省境内)及秦(在甘肃境内)商二州之半给金”。
这一条小道上,是附近山里的人们带来的土特产,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豆类及野菜。不像一些山区的风景地,那里的人们摆上灵芝人参等等,真假就不知道了。
清风街又叫棣花老街,历史悠久,后因贾平凹小说《秦腔》的故事发生地而得“清风街”名。是商於古道重要节点。
摘自网络:“清风街全长200余米,有30余店铺,建筑外观式样为白灰墙、花格窗、木板门,正房安装木板门、花格窗,窗子上下荷兰砖,露脸山墙为荷兰砖,山墙面为麦草泥土“吉”字棋盘墙。”
清风街的东西街口有贾平凹题写的 “清风街” 牌楼各一座, 东大门有贾平凹题写的对联,上联是“清风徐来,犹见商於汉唐柳” ;下联是“秦腔乍起,且醉棠棣宋金人” 。
这条街上有棣花驿,有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下塌小院子。据载白老先生三过棣花镇,曾留有“遥闻旅宿梦兄弟,应为邮亭名棣华”的名句。
过了清风老街,便是荷塘,这个时候,正是荷花盛开的季节。
荷塘这边也是开放式的,可以从这里走到古镇的正门口。